可以這麼說,在中國的汽車市場上,日系車向來是不缺爭議的,往往有多少人“罵”就有多少人“護”,就是這麼神奇!

不過有一個品牌,它與“兩田一產”不同,雖然已經退出中國市場,但國人對它的認可度非常高,甚至有人說我們都欠它一輛車。對的,這個品牌就是鈴木汽車,在2018年8月23日隨着一紙文書的發佈,鈴木最終宣佈全面放棄國內市場,那麼離開了中國的鈴木,過得還好麼?

或許你沒想到,鈴木退市一年多,它的日子其實非常“滋潤”,2019年全球銷量達到300.68萬輛,尤其在印度市場銷量異常火爆,已經佔據了50%左右的市場份額,印度2019年前十大暢銷車型,其中就有7款是鈴木,而前五已經全被鈴木包攬,鈴木從印度獲取的銷量、營收不可想象。

可能某些人會對300.68萬輛這個數據不太敏感,這麼說吧,2019年吉利汽車全球銷量爲136.2萬輛,而長城汽車僅有106萬輛,這個差距大夥應該能看出來了吧?不過鈴木汽車既然這麼強,爲何獨在中國市場混不下去了呢?難道真是中國消費者不懂車嗎?此事可說來話長。

說起鈴木的離開,其實本也在意料之中,這一點看它近幾年國內銷量就能懂,一年比一年差,而這原因歸根結底還是,鈴木的產品佈局已經不再符合國人需求了。

衆所周知,隨着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消費者的購車需求都發生了改變,“大車”成了很多人的首選,但縱觀整個鈴木旗下,居然拿不出一款稍大一點的車型,中級車、中大型車完全與鈴木無緣,整個車企都籠罩在一個短小而精緻之中,這難道是鈴木造不出來嗎?

筆者覺得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能做到全球銷量破300萬的,恕我直言,我並不認爲它沒有實力,只是它不願意妥協中國消費者,它有着它自己的堅持。爲此甚至從2013年開始,鈴木在國內都沒有推過新車,即便是銷量大幅下滑它都無動於衷,由此可見鈴木想離開中國市場,其實決心早就定了。

明明知道妥協可以換來生存,但鈴木並沒有這麼做,始終堅持走適合自己的路,說實話,從某個角度來說,鈴木的這種行爲也是明智的,畢竟“大車”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而鈴木並不擅長,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壤並一定是壞事。

不過話又說回來,鈴木的這種行爲並不是第一次出現,早在2013年它就選擇離開經營了28年的美國汽車市場。可見在鈴木的意識中,既然啃不下這個市場了,那就集中力量辦大事,把暢銷市場牢牢把控住,這也是爲什麼雖然它已離開,但是雨燕和維特拉依舊被人懷念的原因。

最後想告訴大家,不必過分懷念鈴木汽車,它並沒有“死”,或許未來它依舊會回到中國,只是到時候你還會記得你的承諾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