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村主任笑着对我们说,从五彩经幡和玛尼石堆就可以看得出来,这里的人们总是怀着敬畏来面对大自然,在藏族同胞心中,万物有灵,众生平等,每一个生灵都值得珍惜和拥有,可以说,藏民族就是一个真正的生态民族,它的文化、它的血脉、它的骨子里都自带着这种生态基因,这是我们做好生态保护、脱贫攻坚、社会民生、民族团结等各项工作的一个天然土壤。来到村部,我们了解到,在称多县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实施下,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协作帮扶下,这儿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村民们逐渐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确立“划区轮牧、合理载畜、整合资源、多种经营”的发展理念,毅然放弃了把牲畜作价归户以来的承包制,以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以整合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为抓手,大胆采取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梯次推进的方式,稳步开展股份制改造试点,趟出了一条生态畜牧业专业发展的新路子。

原标题:来自首都的支援合作|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里被称为地球“最后的天堂”,从北京到西宁有1800公里,从西宁到玉树有800公里,从玉树到称多有120公里,一个来回就远远超过万里之遥。这里是青海省称多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高寒、缺氧、紫外线强,年均气温零下4.9℃。

说起这个遥远的地方,就自然想起了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唐蕃古道、中华水塔的那份神秘,想起了康巴儿女勤劳勇敢、朴实豪爽、吃苦耐劳、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那种品格,想起了洒脱飘逸的卓舞、美轮美奂的服饰、通天河渡口的白塔、三江源的动物、帐篷城的异彩、赛马节的盛况,还有很多很多……

今天我们要上一个边远偏僻的村子调研对口帮扶和脱贫攻坚情况。听司机更尕说,从县城到目的地大概有200多公里,一路都是崎岖山路,开车单程要四五个小时,这个村子位于美丽的巴颜喀拉山脚下,景色迷人,民风淳朴,被藏族同胞认为是最接近神的地方。

天刚蒙蒙亮,我们就驱车从称多县城出发了,抬头一看,月亮正悬挂在对面不远的山头上,雪域高原还沉浸在宁静甜美的睡梦之中,东方苍茫悠远的天际,透射出一抹灿烂夺目的曙光,升腾起一片绚丽多彩的玉霞,晕染着周边逶迤峭拔的山峦。

汽车下了高速,过了清水河,不久就爬坡拐入了一条简易公路,往西边方向而去,车速明显慢了下来,路面开始凹凸不平了,人也随之左摇右晃、上下颠簸起来,屁股开始隐隐作痛,只能靠双手紧紧地抓住车顶拉手。朝马路前方看去,惊讶地发现,路上满眼都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土洞,坑坑洼洼,连绵不绝,一个个仿佛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汽车一过,后面就是尘土飞扬、满地黄沙。

我们驱车一路前行,沿途壮美山河与自然景观令我们惊喜不已,但路途之遥远、路况之复杂、道路之崎岖、地形之多变、地势之险峻也出乎想象。当蓝天、白云、牛羊、帐篷、小桥、流水、经幡、白塔、寺院……不断在眼前掠过,当长途跋涉的倦意和高原不适症一阵阵袭来,油然而生的是对当地干部群众在精准脱贫、携手奔小康中所做出的辛苦付出和不懈努力的敬意。一想到藏族同胞、驻村干部长年累月都是在这条土路上来回奔波,真的是很不容易。

几经周折,终于来到了村口,透过雾气轻蒙的车窗,可以看到前方云雾袅袅,仿若仙境。所谓“一山一水皆是景,一草一木总关情”。你看,马路前方就是白雪皑皑的远山,蜿蜒曲折的小河,一望无垠的草原,展翅高飞的老鹰,星罗棋布的帐篷,成群结队的牛羊,祥和安逸的人家,微笑迎客的阿妈,骑马放牧的卓玛、来回奔走的孩童……宛如一幅幅水墨山水画,构成一个个美丽乡村图,静静地横亘在蓝色的天宇下,铺展在广阔无边的原野上,显得那样宁静安谧。

来到村部,我们了解到,在称多县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实施下,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协作帮扶下,这儿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村民们逐渐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确立“划区轮牧、合理载畜、整合资源、多种经营”的发展理念,毅然放弃了把牲畜作价归户以来的承包制,以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以整合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为抓手,大胆采取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梯次推进的方式,稳步开展股份制改造试点,趟出了一条生态畜牧业专业发展的新路子。

村主任自豪地告诉我们,尤为重要的是,这儿的10多个贫困户自从加入到合作社后,通过项目配股、劳动培训就业等政策手段,与其他牧户一起参与生产、经营和分配,享受到实实在在的股权收益,实现了稳定脱贫。同时,村里还大力实施畜牧业种子工程,在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草场产草量不断修复提高,植被覆盖得到进一步保护,实现了天蓝、地净、水清、草绿,初步探索出了一套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随后,我们跟着村长翻山越岭去参观村里的马群、牛群、羊群和相关基础设施。途中路过一个垭口,海拔4700多米。山顶上矗立着一排排铺天盖地的五彩经幡,在风中飞舞,猎猎作响,气势如虹。当地人称之为“风马旗”,认为它们象征着生命的本源,在藏文化的历史中具有深奥的意义,是融情感与理性为一体的产物,也是人们美好精神愿望的载体。山坡上不时能看到一堆堆的玛尼石,上面刻着六字真言、慧眼神像和各种吉祥图案。虔诚的人们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把默念的六字真言纹刻在石头上,这些石头就会有一种超自然的灵性,给他们带来吉祥如意。

村主任笑着对我们说,从五彩经幡和玛尼石堆就可以看得出来,这里的人们总是怀着敬畏来面对大自然,在藏族同胞心中,万物有灵,众生平等,每一个生灵都值得珍惜和拥有,可以说,藏民族就是一个真正的生态民族,它的文化、它的血脉、它的骨子里都自带着这种生态基因,这是我们做好生态保护、脱贫攻坚、社会民生、民族团结等各项工作的一个天然土壤。

他还举了个例子,说最近可能是生态保护得太好了,棕熊越来越多了,它们不时下山来光顾牧民的家,把酥油和酸奶全喝光,才依依不舍地挺着个大肚子,左摇右摆、优哉游哉地回到山上去,牧民们对此也不生气,更不去杀害它们,每次都是大声吆喝、敲锣打鼓、鸣枪示警把它们送走。

告别这位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村主任,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无限的感触,我们踏上了回程之路,看着车窗外,绿油油的青稞生机勃勃,无名的野花绽放原野,随着微风轻轻飘荡……春天来了,一切都变得更加温暖、更加亲切、更加明朗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