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1906年生於福建上杭縣,可不要小看這個上杭縣,當年被毛主席譽爲“中央蘇區第一模範區”,革命氛圍非常濃厚,著名的古田會議,就在上杭縣召開的。
劉忠是家中獨子,這在那個年代是非常少見的,因此,父母對他看管比較嚴,直到23歲纔出來參加了紅軍。
紅軍長征時,劉忠突然接到命令,去紅1軍團司令部報到,接待他的是大名鼎鼎的左權將軍,時任紅1軍團參謀長。
左權告訴他,軍委任命他爲紅1軍團司令部偵查科科長,主要任務包括偵查敵情、繪製行軍地圖、抓獲俘虜等等。劉忠當時都傻了,自己從來沒幹過這樣的事,長征這麼大的行動,自己哪兒能勝任?萬一出了差錯,恐怕整個紅軍都要受牽累!
但革命軍人要的就是這個氣魄,只要給我這個任務,就是上刀山下油鍋,也絕對在所不辭!因此,劉忠火線上任,開始了爲紅軍長征開路的傳奇歷程。
事實證明,劉忠當這個偵查科科長是合格的,讓紅軍大部隊少走了很多彎路,連朱老總都鄭重地向他表示感謝。劉忠後來回憶說,那次朱老總把他的手都握疼了。
劉忠不光是擅長偵查,帶兵打仗也同樣是一把好手,抗戰時期,劉忠擔任過晉冀魯豫軍區386旅旅長,參加過百團大戰解放戰爭時期,又擔任太嶽軍區司令、華北軍區第15縱隊司令。
以這樣的資歷和功勳,授上將軍銜也是受之無愧的,但劉忠只接受了中將軍銜,拒絕了上級部門幫他做的申請。
劉忠一生低調,即使是對自己的家人,也很少提那些光輝歲月,如果不是劉忠的女兒意外發現了父親的一個筆記本,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可能就無人知曉了。
離休後,劉忠將軍給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捐贈了一本“抗大筆記本”。劉忠的女兒聽說後,要來了複印件,發現了一個父親從來沒對他們說過的重大祕密。
(圖:劉忠將軍的女兒劉蒨)
原來,劉忠並非只有6個子女,而是11個,比如劉正安,生於1938年,1941年夭折於磚壁野戰醫院,還有劉興安,生於1939年,劉青漳生於1942年,劉青安生於1944年……
劉正安原本是可以活下來的,可劉忠卻把生的希望給了別人的孩子。那是1941年,抗三團會計甄子明、李金雪夫婦剛生下一個兒子甄懷志,這本來和劉忠沒有關係,但甄子明夫婦要上前線,甄懷志誰來照顧呢?劉忠聽說後,就把小懷志接過來撫養。
抗日年代生活水平非常差,劉忠和夫人伍蘭英爲了讓甄子明在前線安心,把自己兒子劉正安的伙食分給了甄懷志。甄懷志慢慢長大,而劉正安卻因沒有得到足夠的營養,不幸夭折。
另外,劉忠還有一個很感人的故事,是關於他的母親。
劉忠5歲時,父親就得了病,母親爲了養家,到山上砍柴,換來一家人的生活費。劉忠參加革命時,母親很支持他,說窮人就要給窮人辦事。而當紅軍被迫撤離蘇區時,母親留在閩西,遭到地主還鄉團“反攻倒算”,生死不知。
劉忠自從離開家鄉後,再也沒有母親的消息。直到1950年,劉忠纔派自己的警衛員李永海回閩西打探家人的消息。
李永海來到上杭,準備通過公安局找人,就在他準備問路的時候,在路邊發現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太太,正捧着一個破碗在乞討。李永海一問不要緊,竟然發現這個老太太就是劉忠失散多年的老母親!
老太太本來以爲兒子已經戰死多年,沒想到竟然還活着,還是共產黨的“大官”,老人一激動,暈倒在地。
劉忠知道後,哭成了淚人,立即把老母親接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傾心照料,不管多忙,每天都要陪母親說會兒話。但老人在城裏住不慣,堅持要回老家,劉忠便每月給老母親寄生活費。
1963年9月,老母親病逝,劉忠因忙於工作,沒時間回去,只能在北京向着南方鞠了三個躬,表達對母親的哀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