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教科書裏,就教我們要好好學習。坐在明亮的教室裏,就要好好學習讀書寫字,將來報效祖國。而“鑿壁偷光”更是成爲必學的故事。匡衡出生在一個是世世代代靠務農爲生的家庭裏,到了他這輩,家裏更是窮的揭不開鍋,。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他還是非常的愛學習,堅持讀書寫字。

白天要爲家裏鋤地,沒有時間看書,晚上又沒有錢買蠟燭,於是,到了晚上,他就藉着月光讀書。有一天,他發現鄰居家的牆破了一個洞,燭光從這個洞溢出來,好多個夜晚,他都藉着這束光讀書。這便是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不過你想不想知道,這麼努力的匡衡後來怎麼樣了?其結果真的令人譁然。

有了燭光之後,沒錢買書又成了大問題,不過勤奮的他,就開始給有書的有錢人家打工,而且還不要工錢,只要借書給他就好了。這樣一來,書源也解決了。就這樣,他靠着自己的勤奮,不斷努力,掌握了大量知識,最後一舉成爲最權威的專家。

他的事蹟被太子知道了,太子非常的賞識他。但是奈何當時太子也沒有多大的權力,所以他的仕途不是很盡如人意。後來太子當了皇上之後,即漢元帝。他的仕途一步青雲。從郎中,到博士,到御史大夫,最後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之位。後來他還被分爲“樂安候”。

從一介平民,再到“樂安候”,可見匡衡的努力和勇氣。不過他做官之後的人生反倒沒有留下什麼後世所讚揚的東西。不過就在他仕途晚期,他貪心四起,把他“鑿壁偷光”的風頭都蓋過了,甚至從郡候被貶爲了庶人。

當時他被封爲“樂安候”之後,封地多達31萬畝,也就是說,每年這31萬畝地的稅收,全部歸他一個人所有。但是他不滿足這些,他鑽地土有誤的空子,有非法侵佔了4萬畝別人的土地。這一下,官被貶了。地被收回。一無所有。他完全忘掉了自己最初的樣子。有時候窮人得勢,會變得會比富人更加可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