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說:。當時,美國對日本的大公司進行經營限制,將松下公司定爲財閥,松下幸之助被要求辭職,面臨失去公司的可能。


文|風馬牛 (微信公衆號:馮侖風馬牛)

松下幸之助是全球最知名的企業家之一,多次成爲日本首富。美國《時代》週刊曾評價:

從少年輟學轉當學徒工開始,松下幸之助一步步摸爬滾打,在商海中走出了自己的一條獨特道路。他不但創立了一個神話般的企業,而且提出了一套具有普遍意義的經營管理哲學。在日本的企業家中,松下幸之助無疑建立起了一座豐碑。如今,松下幸之助的管理哲學與經營智慧,已經在商界普遍開花結果。而他的人格風範與人生哲學,也早已成爲世人學習的典範。

1894 年,松下幸之助出生於日本和歌山縣。9 歲那年秋天,家裏窮得實在揭不開鍋了,他不得不出去找點兒活幹,免得全家都捱餓。因此,小學還沒讀完,松下幸之助就退學了。

輟學後,松下幸之助獨自一人搭火車前往大阪,在一家火盆店當夥計,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松下幸之助回憶說:那個時候,我年齡小,工作就是給人帶小孩。剛開始,每天晚上睡覺時,我都忍不住哭得稀里嘩啦的。就這樣大約過了兩個星期,眼淚都流乾了。有一天,店鋪老闆讓我過去一下,他遞給我 5 錢白銅幣,說,「給,這是你的工錢。」這筆對當時的我而言堪稱「鉅款」的工錢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晚上睡覺前,我都會拿出來數一數,然後壓在枕頭下,半夜醒來再去摸一摸,確認還在才能繼續安心入睡。

除了帶小孩外,松下幸之助還兼做打雜——擦火盆。那是一種帶木框的火盆,需要先用砂紙磨,再用木賊草擦,非常費勁。冬天時,松下幸之助的雙手都被磨破了,傷口又紅又腫,還要過水。那種痛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似乎有些殘忍,但松下幸之助卻從不抱怨。他說:

在火盆店當了三個月的夥計後,因爲老闆決定轉行,就把松下幸之助介紹給了同在船場開自行車店的朋友。轉到自行車店後,松下幸之助繼續當夥計,前後大約做了六年。

松下幸之助表示,「那六年,我平時完全沒有休息日,夏天 5 點鐘就要起牀,冬天則可以多睡半小時, 5 點半再起牀,一年只放兩次假——過年和盂蘭盆節。不過,因爲當時這是常態,周圍人也都這樣,所以沒有人覺得這是不合理的。我也認爲這是理所當然的。我每天早早起來打掃店鋪、灑水、修理自行車,倒也不覺得有多苦多累。」

後來,松下幸之助對電器產生了興趣,就進了一家電燈公司當學徒,逐漸成爲一名合格的電工。結婚後,松下幸之助從大阪電燈股份公司辭職,決定自己創業。


1918 年,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市成立松下「電氣器具製作所」,開始生產和銷售連接插頭、雙燈用插入式插頭。創業起初,松下幸之助和大多數創業者一樣,在資金上、人員配備上、制度管理上,都遇到了困難,情況一度十分糟糕。嚴重的時候,松下的小作坊只剩下了三人,松下幸之助夫妻二人再加內弟。那時候幾乎山窮水盡、無飯可喫,松下幸之助夫妻在一年內共有十幾次將自己的衣飾等物送進當鋪。

回憶當時的艱辛,松下幸之助說:

正是依靠這種信念,松下幸之助沒有泄氣。1923 年,他發明出了炮彈型電池式自行車燈,進入市場後,大獲成功。以後的日子裏,松下不斷地開發新產品,佔領各種領域,成爲全球知名企業。

松下幸之助一生中經歷了無數次大風大浪,但他勇敢地跟災難握手,每一次危機都巧妙地化解過去,且危機之後公司如同一棵常青樹般再次充滿生機與活力。這裏,給大家講四個松下幸之助從危機中奮起的傳奇故事。

一、 1929 年,全球經濟危機席捲日本,而當時日本剛剛在兩年前經歷了金融危機,整個市場一片蕭條,松下公司的產品銷量銳減,庫存激增,經營步入困境。當其它企業都在裁員的時候,松下幸之助決定:生產減半,工時減半,但不解僱任何一名員工,員工薪金還按全天上班時間照發。同時鼓勵員工上半天工作,下半天可根據自願原則,選擇出去幫助公司推銷庫存。

松下幸之助這一舉動可謂鼓舞人心,公司全員有了風雨同舟之感,許多員工甚至犧牲自己的假期拼命去工作。短短兩個月時間,原來堆積如山的庫存產品就銷售一空,工廠也恢復了正常生產。儘管國內經濟節節衰退,但松下取得了平穩的進步。

二、 1945 年日本戰敗後,美國對日本進行接管。當時,美國對日本的大公司進行經營限制,將松下公司定爲財閥,松下幸之助被要求辭職,面臨失去公司的可能。那時候,松下幸之助幾十次去美國進行交涉,卻沒有什麼效果,他遭受到了幾乎致命的打擊,事業和人生均陷入低谷。幸運的是,由於民衆集體抗議,松下公司最終被定爲非財閥,松下幸之助的位置也被保留了。

然而,松下幸之助並沒有因此走出困境。由於美國的管控,銀行貸款全面取消,松下公司生產不能正常進行。當時,松下幸之助欠下高額債務,員工工資發不出來,導致許多人離職。松下幸之助本人的喫喝都只能靠朋友借貸度日。艱難時刻,松下幸之助並不氣餒,他說:

1951 年,隨着美國對日的各項限制解除,日本經濟開始復甦,松下情況也逐漸好轉,擺脫經營危機。在年初的公司經營方針發佈會上,松下幸之助表示:在狂風暴雨中,松下電器終於重新站起來了。


三、 1961 年, 67 歲的松下幸之助打算退居幕後,宣佈辭去松下電器產業股份公司總經理職務,就任董事長。但 3 年後的一場危機,又把這位七旬老人推到了浪巔。由於日本經濟過度膨脹,市場急劇惡化,到 1964 年,因經銷商無法獲利而怨聲載道,如果解決不好,可能會造成經銷商大量流失的嚴重局面。危機時刻,松下幸之助毅然決定,以董事長的身份暫時代理公司的營業部部長職務。這個職務,重新燃起了他年輕時代的鬥志,每天按時上班,在一線工作。

四、 1973 年,全球石油危機爆發,嚴重依賴海外資源的日本企業幾乎無力應對,赤字如瘟疫般在日本企業蔓延。松下公司也陷入嚴重的困境之中。危機時刻,松下幸之助冷靜分析,沉着調整各種經營方略,挖掘內部潛力,運用「自來水精神」一一將世界上最好的電子產品拿過來模仿,並比別人做得更精、更好。之後,他用仿造生產的產品成功地打入市場,挽救了瀕臨倒閉的工廠。松下再次渡過了危機,並以更大的氣魄進軍美國市場,最終形成傲立世界企業之林的超強企業。松下幸之助本人的命運亦在跌宕起伏中強勁地上揚。

類似這樣從挫折中奮起的故事還有很多,松下公司多少次進入絕境,就有多少次柳暗花明。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說:

作家邦光史郎曾評價說:

松下幸之助不僅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管理大師、經營之神,更是一個人生智慧的大師。他的名字,已經不僅僅是個稱呼,而是一種精神的象徵。


在《越勇敢越青春:經營之神寫給年輕人的熱血啓示》一書中,松下幸之助寫道:最初我並沒有想過要成爲有錢人、大企業家,或者說「資本家」,也沒想過要解放家庭主婦。我一個體弱多病的人,根本沒有那麼遠大的抱負,只是簡單地想要一個飯碗,不會喫了上頓沒下頓。這個微小而現實的願望成了我創業的動力。

當然,松下幸之助在經商這條路上收穫的,還有更多。他說:以前,我覺得自己創辦的公司當然是自己的,但當我身邊聚集着越來越多信賴我的員工之後,我漸漸意識到,我必須對他們的前途負責,因爲沒有他們,我的公司將難以運轉,甚至會一敗塗地。

松下幸之助每天都認真生活、努力工作,並因此感到充實和快樂。他認爲人生充滿變數,未來的福禍都不是自己能夠掌控的,所以,不如全身心地投入當下這一刻,讓自己在將來有更多的選擇。松下幸之助表示:

資料來源:

1.松下幸之助全傳,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趙凡禹

2.越勇敢越青春:經營之神寫給年輕人的熱血啓示,北京聯合出版公司,作者:[日]松下幸之助,譯者:黃悅生

3.松下幸之助的傳奇,走向世界,Lisa

4.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財經界,康麗

5.松下幸之助,從學徒工到經營之神,智慧中國,李爲柱

6.知以藏往:松下幸之助的企業哲學觀,企業管理,汪帥東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 | 大軍 主編|王滔 編審|陳潤江 顧問|王淑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