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鳳霞,是評劇“新派”創始人,曾任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工團評劇團副團長,被譽爲“評劇皇后”。1998年4月12日,她在江蘇常州逝世,享年71歲。
新鳳霞,1927年1月26日出生於江蘇蘇州,原名“楊淑敏”,小名“楊小鳳”,全國第七屆政協委員,中共黨員。
她6歲學京劇,13歲習評劇,15歲任主演。1949年後歷任北京實驗評劇團團長,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工團評劇團副團長等。
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新鳳霞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稱。擅演劇目有:《劉巧兒》《花爲媒》《楊三姐告狀》《金沙江畔》《志願軍的未婚妻》《祥林嫂》等,其中《劉巧兒》《花爲媒》已攝成影片。
《劉巧兒》是新鳳霞青年時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的劇目。《劉巧兒》公演及拍成電影在全國放映後,在全國掀起了學唱劉巧兒的熱潮,人們通過《劉巧兒》瞭解了評劇,通過《劉巧兒》知道了新鳳霞,新鳳霞的名字從此走進了千家萬戶。
1952年,新鳳霞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期間,以《劉巧兒》劇目獲演員一等獎。
1957年,新鳳霞被錯劃爲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文革”中受到了迫害,並被剝奪了做演員的權力,這對她的身心是巨大的摧殘。1979年,新鳳霞得到了徹底的平反。
“文革”中遭迫害而留下殘疾無法再登舞臺的新鳳霞,著有《新鳳霞回憶錄》《以苦爲樂》《新鳳霞說戲》《我和溥儀》等著作。
因爲新鳳霞和全國政協的勞改隊有過一段一起勞改的生活,雖然時間不長,但和溥儀、沈醉、杜聿明等給新鳳霞的印象都很不錯,她認爲應該把這段共同的經歷記錄下來。
最終,新鳳霞將他們在“文革”中一起勞動值得回味的故事寫了出來。同時這些故事也作爲溥儀傳記的一些補充史料被記錄了下來。
1983年,她參演春晚評劇《劉巧兒》。1997年,她榮獲第十六屆“亞洲最傑出藝人獎”。
新鳳霞之女吳霜,是我國當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劇作家、畫家和作家。
新鳳霞的丈夫吳祖光,江蘇常州人,著名學者、戲劇家、書法家、社會活動家。他24歲時寫就經典話劇《風雪夜歸人》,成就了一代話劇人的舞臺夢,也奠定了其著名戲劇家的地位。
1945年,吳祖光因爲在他主編的《新民晚報》副刊上率先發表毛澤東的詞作《沁園春·雪》而遭國民黨通緝追殺,被迫亡命香港。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周總理親自指示把他從香港請回內地。此後,吳祖光陸續創作話劇《鳳凰城》《正氣歌》《風雪夜歸人》《闖江湖》,評劇《花爲媒》,京劇《三打陶三春》和導演電影《梅蘭芳的舞臺藝術》等。
2003年4月9日,吳祖光心臟病突發,病逝於家中,享年86歲。數天後,吳祖光的骨灰與新鳳霞骨灰合葬於北京西郊萬佛陵園吉祥區名人園。
墓碑鑲嵌着兩張吳祖光和新鳳霞年輕時的黑白照片,黑色花崗岩製成的主碑兩邊各有一個紅色側碑,墓碑右邊地下是一個小型的書頁型雕塑,“翻開”的“紙”上簡單地介紹了兩位逝者的生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