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认为姑且可以把皇甫嵩、朱俊、卢植三人称为汉灵帝时期的“三剑客”。其三、派出皇甫嵩、卢植、朱俊等人率军队镇压起义。

公元184年,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爆发。这次起义由张角领导,规模空前、组织严密,一时之间烽烟四起。由于东汉内部已经维持一百多年的和平安宁的局面,从汉灵帝到各级地方政府对此次起义准备不足,起义军成燎原之势。

正如前面讲的一样,汉灵帝应对危机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他通过三个举措来应对。

其一、解除党禁。他接受皇甫嵩等人的建议,解除党禁。虽然他解除党禁的初衷是避免“党人”与黄巾军勾结,实际也很大程度缓解了东汉朝廷与士人集团的矛盾。

其二、起用地方力量镇压起义军。汉灵帝为了尽快镇压黄巾起义,允许地方官员招募军队镇压起义。这一措施对于加快镇压起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变被动为主动。但因地方势力的增强,客观上推动了后续的分裂割据。

其三、派出皇甫嵩、卢植、朱俊等人率军队镇压起义。汉灵帝的用人是非常精准的,他们三个人出马后,仅仅十个月时间就把起义大体镇压下去了。

当时,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俊为右中郎将,卢植为北中郎将。为什么缺少了南中郎将?说明南边更太平,战乱主要在北方和中原地区。我认为姑且可以把皇甫嵩、朱俊、卢植三人称为汉灵帝时期的“三剑客”。不可否认,“三剑客”的确有非常高的才能,其中皇甫嵩还被列入唐朝六十四将庙和宋朝七十二将庙供奉,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名将。

汉灵帝虽然被视为昏君的代表,但是他在镇压黄巾起义,以及为黄巾起义善后方面的能力,我认为就算与历史上一些英明之主相比也毫不逊色。足以说明汉灵帝能力是有的,格局也是有的,但就是缺少自律。

让人倍感奇怪的是,“三剑客”只有在汉灵帝指挥下才发挥出了最大效益,汉灵帝死后,天下再度陷入混乱,但“三剑客”却未能发挥出任何作用,全部哑火,这到底是为什么?我认为可以从东汉的体制以及他们三人的特点来分析。

东汉的体制。东汉从汉和帝开始,形成了皇帝、外戚、宦官、世家这四方动态平衡的政治体制,皇帝是其中的核心。皇甫嵩等人可以算入世家这一个极,远不是占主导地位的一极,如果不是遇到乱世,皇甫嵩等人能起到的作用远不如宦官,也不及外戚。故而“三剑客”要在东汉体制下发挥作用,只有被皇帝任用,而这是有条件的,就是东汉朝廷遇到的危机,需要他们做救火队长。但是救完火,他们仍然不能占主导地位,只能眼睁睁看着汉灵帝打压他们,而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除非他们想颠覆体制。

“三剑客”的特点。他们都是传统的士大夫,秉持忠君爱国的理念。也许在他们意识里,他们会试图做一些变革,但是他们没有那种颠覆东汉的意识,这也是违背他们价值观的。其实,在他们镇压起义后,也有人奉劝他们趁机壮大个人力量,甚至与东汉朝廷抗衡,但被他们拒绝了。汉灵帝死后,外戚何进和将领董卓先后把持朝政,要指望他们任用名望很高的“三剑客”是不切实际的,甚至还变着法子要整死“三剑客”。

无论是体制还是他们个人特点都决定了他们是被动的迎受,而不是主动作为。汉灵帝死后,再没有人敢放手重用他们,故而他们再也不可能发挥出重大作用了。

插图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