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4年,趙本山、範偉和高秀敏三人合作的小品《送水工》在笑中帶淚的演繹下獲得觀衆的一片喝彩,毫無懸念拿下當年春晚小品類節目一等獎。兩年後,高秀敏帶着何慶魁創作的小品《密碼》首登春晚舞臺,淳樸憨厚卻又對人處處提防的農家大媽奠定了高秀敏此後在觀衆心中的形象。

2004年,趙本山、範偉和高秀敏三人合作的小品《送水工》在笑中帶淚的演繹下獲得觀衆的一片喝彩,毫無懸念拿下當年春晚小品類節目一等獎。

但沒人能想到,2004年的春晚會是這對“鐵三角”的最後一次同臺演出。

僅僅一年後,46歲的高秀敏突發心臟病在長春的家中猝然離世,震驚整個娛樂圈。

中年成名,剛剛走向事業高峯便驟然隕落,高秀敏以這樣的方式畫上了人生的句點,不得不令人扼腕嘆息······

一、

按照最開始的人生軌跡,高秀敏鐵定會是一名優秀的二人轉演員。

15歲就進了當地的民間團體唱二人轉,之後來到扶余市的民間藝術團做演員,後來又被任命爲藝術團的業務副團長。

事業順風順水的高秀敏一步一個腳印,走得特別踏實。

但熱愛表演的她仍在暗中尋覓一個機會,一個能充分挖掘自己表演天分的機會——她想找到一個好劇本,一個優秀的編劇。

如同冥冥中的安排,高秀敏就這麼碰上了對她來說後半生最重要的人:何慶魁。

不誇張地說,和何慶魁的相知相遇是高秀敏人生的轉折點,而對何慶魁來說更是如此。

彼時的高秀敏是藝術團的副團長,而何慶魁只是空有創作才華卻不爲人賞識的賣菜小販。

在看完何慶魁創作的小品劇本後,高秀敏被深深打動,她力排衆議將劇本安排演出,最後拿到全省文藝匯演的一等獎。

一個寫,一個演,兩人照亮了彼此的夢想,在很多人看來,這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常言說,“日久生情”,更何況兩個志同道合的人,夢想與愛情像磁鐵一般將兩人牢牢吸引,但無奈的是兩人當時都有了家庭。

對高秀敏來說,她和丈夫早已是形同陌路,與何慶魁在一起後她便毅然離婚;

但對何慶魁來講,他和妻子共患難多年,三個孩子也逐漸長大,“離婚”對這個家庭來說,無疑太過殘酷。

但何慶魁無法割捨對高秀敏的依戀,這不僅是才子佳人的愛情,更是重燃自己生命的同道知己。

同時他也堅守着與妻子的承諾,沒有和妻子離婚,處處惦念着妻子和孩子們的生活。

至死也未能名正言順的高秀敏,雖然得到了愛情,但沒有名分終究是難以彌補的遺憾。

雖然背後的感情糾葛令人唏噓,但何慶魁與高秀敏共同締造的輝煌事業卻是有目共睹。

1992年,高秀敏帶着何慶魁創作的小品《包袱》參加了全國小品大賽,一舉拿下金獎,開始嶄露頭角。

兩年後,高秀敏帶着何慶魁創作的小品《密碼》首登春晚舞臺,淳樸憨厚卻又對人處處提防的農家大媽奠定了高秀敏此後在觀衆心中的形象。

臺上臺下,幕前幕後,34歲的高秀敏就在與何慶魁的珠聯璧合中,揭開了人生的新篇。

二、

高秀敏真正迎來事業巔峯,是和趙本山開始合作之後。

1998年,已是春晚常客的趙本山與範偉、高秀敏合作了小品《拜年》,“鐵三角”組合從此在觀衆心中打上了烙印。

《賣柺》、《賣車》、《心病》、《送水工》,五年時間裏三人先後合作了四部作品,每一部都堪稱經典。

但我們只看到臺上鐵三角的精彩表演,但殊不知能促成這些經典,少不了幕後英雄何慶魁的妙筆生花。

從《紅高粱模特隊》開始,何慶魁就開始了與趙本山的合作,不僅是小品,趙本山後來主演的電視劇《馬大帥》、《劉老根》也是由何慶魁編劇。

而介紹高秀敏“入夥”的,也正是何慶魁。

在1997年的《紅高粱模特隊》後,何慶魁將高秀敏介紹給趙本山,一不小心成就了後來名震小品界的“扛把子”。

在外人眼裏,高秀敏與趙本山是人人稱道的好搭檔,臺上的他們默契十足,私下裏卻也有着解不開的“疙瘩”。

2000年,高秀敏邀請趙本山參加家鄉的一個演出,原以爲會看在自己的面子,趙本山不會收當地準備的出場費,但趙本山卻毫不推辭就收下了,讓高秀敏十分尷尬。

但真正讓兩人結下樑子的,是2003年春晚的彩排。

爲了給自己的發小救個急場,高秀敏在彩排前一天匆匆趕往幫忙演出,緊接着又匆忙趕回來,導致彩排效果並不是特別理想。

對工作嚴格要求的趙本山爲此很不開心,面對高秀敏的道歉,他不願意接受,兩人就這麼大吵一架不歡而散。

2004年的《送水工》是他們最後一次合作,自此二人再無聯繫,而這個疙瘩始終沒能解開,也成了趙本山的一個遺憾。

在高秀敏的葬禮上,趙本山泣不成聲,緊緊拉着何慶魁的手不放,二人的死疙瘩以這樣殘酷的方式得以冰釋前嫌······

其實他們之間的矛盾,就像兩個小孩在賭氣。

生前沒等到愛人給一個名分,好友說一聲抱歉,事業中天,卻殞命,高秀敏一個苦命的女人。

三、

當然毫無疑問,如果不是因爲早早離世,高秀敏一定會是位好演員。

我們常說,一個優秀的演員不一定會演喜劇,但能演好喜劇,百分百是一個好演員。

喜劇最重要的是拿捏得當,太過容易浮誇,太含蓄又戳不中觀衆的笑點,對於演員是個特別大的考驗。

我們能看到,無論是趙本山還是範偉,他們的演技都毋庸置疑,尤其是範偉還拿到了影帝,儼然已經是表演藝術家的風範。

他們都能把喜劇角色處理得細膩得當,貼近生活,嚴肅的社會問題或是家長裏短的雞毛蒜皮,都在他們身上得到最真實的展現。

高秀敏亦是如此,多年坎坷跌宕的生活經歷融入到她的骨血之中,成爲演員道路的生活積澱。

在小品《賣柺》裏,她是心地善良卻笨嘴拙舌的“大忽悠”老婆,最後在趙本山“要啥自行車”的責罵中不明所以,稀裏糊塗成了幫兇。

《送水工》裏她是用心良苦的母親,爲了海外工作的兒子熬白頭髮,讓人爲之感動。

不只是在小品舞臺上的大放異彩,高秀敏在影視劇裏也塑造了並不少精彩的角色,但最深入人心的還是在《劉老根》裏飾演的丁香。

至今再看《劉老根》,我們仍會被率真、質樸卻也充滿矛盾的鄉村生活觸動,那股撲面而來的鄉土氣息如今再難尋覓。

丁香身上有着農村女性的典型性格:淳樸善良,快言快語,卻也有着精明算計的一面,她愛着劉老根,卻也謀算着劉老根的事業。

在《劉老根3》裏,趙本山多次借劇中角色之口慨嘆丁香的離世,言語之間充滿對高秀敏的懷念。

趙本山讓“丁香”跟隨高秀敏一起離去了,他心裏明白,沒人能和高秀敏一樣,賦予丁香血肉和靈魂。

高秀敏的表演從不是臉譜化的演繹,她將自己的生命體驗代入角色,真實還原小人物的悲歡喜樂。

這就是爲什麼即使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小角色,我們依然會對高秀敏的表演印象深刻。

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世界,爲自己短暫而又熱烈的職業生涯謝幕,是我們每個人都不願看到的。

但如今,我們只能通過她的那些經典角色來緬懷,感慨她轟轟烈烈充滿戲劇性的一生。

大浪淘沙,所謂的“流量”、“鮮肉”都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被忘記,而像高秀敏這樣用角色得到觀衆喜愛的演員,將會被永遠銘記。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阿志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