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出版的《遼寧日報》對遼足退出做了大篇幅報道,在解析遼足退出原因時,該媒體認爲,遼足的衰退並不是因爲年年賣當家球星,因爲不同俱樂部有不同活法,依靠賣球員維持正常運營,其實是很多俱樂部的常態,也是健康的生態鏈。就在昨天,遼足正式發佈了一份悲壯的官方聲明,這支存在了67年的職業俱樂部最終沒能逃脫解散的命運,令人唏噓。

  就在昨天,遼足正式發佈了一份悲壯的官方聲明,這支存在了67年的職業俱樂部最終沒能逃脫解散的命運,令人唏噓。今天出版的《遼寧日報》解析了球隊最終解散的原因,並揭露了一些遼足退出的幕後故事。

  遼足的解散其實並不意外,最近幾年,他們一直受到欠薪困擾,有幾次已經走到了解散的邊緣。而這一次,遼足沒能化險爲夷,這支古老俱樂部走向了盡頭。昨天,遼足官方發佈了一份官方聲明正式退出,徒增了些許悲涼。

  今天出版的《遼寧日報》對遼足退出做了大篇幅報道,在解析遼足退出原因時,該媒體認爲,遼足的衰退並不是因爲年年賣當家球星,因爲不同俱樂部有不同活法,依靠賣球員維持正常運營,其實是很多俱樂部的常態,也是健康的生態鏈。

  不過最近幾年,遼足的造血能力明顯下降,在楊善平、金泰延這批隊員賣出後,遼足的造血能力逐漸枯竭。究其原因是青訓沒抓上去,一位遼足俱樂部人士表示,遼足後來失去一些成建制買下外來球隊的機會,加上自身對青少年球員培養不足,優秀的年輕球員成爲稀缺品,如果2008年能把青訓梯隊建立起來,到現在年輕球員成長起來,遼足完全還可以走賣人賺錢、小本經營的發展之路,不過當時錯過了抓青訓的時機。

  總結起來一句話,關鍵還是遼足自身青訓出現嚴重斷檔,再無球員可賣,依靠轉讓球員維持運轉的模式無以爲繼,最終在苦苦堅持了幾年之後,終究還是沒能逃脫解散的命運。

  據《遼寧日報》報道,在被取消註冊資格之前,遼足方面其實做了很多努力,在今年的2月28日,遼寧在材料中向足協提出了三大訴求:第一,不解散恰恰是維護球員利益;第二,請足協靈活掌握標準;第三,保住遼足品牌。不過中國足協最終還是嚴格執行了准入標準,遼足沒能邁過這一關口,67年的老牌俱樂部只能告別足壇,令人唏噓的同時,也徒添了些許悲壯色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