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里,最有特色的一种文化类产品,它的传承也是见证了各个家族在历史长河里的变化。虽然有些家谱中的信息,并不准确,甚至还带有些虚构的色彩。但是有的家谱却看得让人肃然起敬,《包氏宗谱》就是这样一本正气凛然的家谱。

说起《包氏宗谱》和正气凛然,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一个人,就是北宋名臣包拯。没错,这本《包氏宗谱》正是包拯包家传下来的家谱。打开这套清道光十三年编纂出版的江苏镇江遗砚堂《包氏宗谱》,包拯的《家训》手迹,就让人大开为震惊。毕竟能够亲眼目睹包大人手书的机会,可不是时常有的。“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拯这份手书,虽然只有短短37个字。但字字珠玑,读完让人肃然起敬。

其实有关这段家训,民间还一度流传了一段小故事。相传包拯在自己去世的前几年,皇帝宋仁宗念着包拯为国为民,就想给包拯加恩,封赏其后人。让宋仁宗没想到的是,就在他询问包拯是否有后人的时候,包拯却直言自己无后。此番话一出,就连宋仁宗都感慨,上天不公,一身廉洁的包大人,为何会没有香火继承。

众所周知,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包拯不但是个清官,更是个孝子。他当时说自己无后,估计也是害怕君心难测。从他在《包氏宗谱》留下的手书来看,包拯应该还是留了血脉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