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梅爾滕斯和因西涅向對方中衛對位進行遮線,卡列洪和哈姆西克會移向兩邊中場,聯同阿蘭和若日尼奧組成第二條防線,以人盯人方式切斷對方中路推進(圖2),中衛科裏巴利乘勢帶領防線壓前至中場線(圖3),進一步縮窄對方可推進空間,迫對方把皮球留在後半場。當皮球傳到若日尼奧腳下時,隊長哈姆西克便出現在左中場區域接應,而左邊衛格奧拉姆則在左邊邊線形成第二個接應點,那不勒斯的中後場就是利用上述多位球員不斷跑動來確保皮球運轉暢順,透過不斷短傳來控制戰局,右邊衛希沙基會按照場上隊友的移動適時移到中路補位,又或拉邊製造長傳轉向選擇。

原標題:意甲經典戰術分析,薩里那不勒斯的足球哲學-Sarriball

在執教那不勒斯期間,薩里的傳控足球哲學在意大利球壇別樹一格,踢法行雲流水,賞心悅目,其獨特風格更被媒體稱爲Sarriball。

下圖是那不勒斯在2016/17賽季的常規正選

前場三叉戟由平均身高只得170cm的梅爾滕斯,卡列洪和因西涅組成,三人換位頻密,傳球射門都精通,善於在小範圍內利用短傳撕破密集防線。三人中場分工清晰,若日尼奧調度,控制節奏;阿蘭前後跑位,多是強硬攔截;隊長哈姆西克是球隊精神領袖,善於遠射,上搶,直線傳送。左邊衛格奧拉姆攻守頻率快,傳中球有一定能力,右邊衛希沙基守強於攻,單防能力出色,中衛科裏巴利和阿爾比奧爾,互補長短,當中科裏巴利超強的身體素質和回追能力更讓球隊放心把防線推前,配合前場迫搶。還有,門將雷納出擊時間準確和具備一定腳下功夫也讓隊友放心回傳。

1)三角短傳

爲確保整個運球過程的流暢性,主帥薩里透過一個又一個的三角形讓隊員有足夠的接應點破解對方壓迫。

下圖是那不勒斯球員在陣地戰中的慣常站位,在比賽過程中,球員會透過跑動而不斷製造短傳路線給隊友,繼而再一層一層把陣營壓前。

2)後場出球

下圖結合了那不勒斯由後場出球到中前場的三角傳球戰術:

門將雷納決定皮球運轉方向,雙中衛科裏巴利和阿爾比奧爾是後場發動攻勢的出球點,兩者拉開至大禁區兩邊,兩邊衛格奧拉姆和希沙基也會推前至後場三十米位置,牽制對方兩翼以及爲雙中衛製造更多空間在後場出球。

防中若日尼奧會後撤至大禁區頂或在中圈後半圓區域不斷現位接應傳球,也是串連後場到中場的關鍵。當皮球傳到若日尼奧腳下時,隊長哈姆西克便出現在左中場區域接應,而左邊衛格奧拉姆則在左邊邊線形成第二個接應點,那不勒斯的中後場就是利用上述多位球員不斷跑動來確保皮球運轉暢順,透過不斷短傳來控制戰局,右邊衛希沙基會按照場上隊友的移動適時移到中路補位,又或拉邊製造長傳轉向選擇。

下圖是那不勒斯後場buildplay的比賽截圖

3)若日尼奧的重要性

要談Sarriball,自然要談若日尼奧。

下圖是那不勒斯的傳球路線圖(當然不只限於這一場賽事),若日尼奧是球隊的傳送樞紐和中轉站,幾乎所有攻勢都會經過若日尼奧腳下。灰色線越粗,代表兩者傳送次數越頻密,當中以若日尼奧與哈姆西克和傑林斯基之間的傳送最多。此外,若日尼奧也是球隊在2015/16-2017/18賽季期間,傳球次數最多的球員,場均超過90次。

下圖比較了若日尼奧與一衆歐洲最佳中場在2016/17-2017/18賽季的場均傳球次數,當中若日尼奧連續兩季的場均傳球次數都是最多的。

下圖比較了若日尼奧與一衆歐洲最佳中場在2016/17-2017/18賽季的平均傳球距離和滲透性傳送的比率,當中若日尼奧的平均傳球距離跟大衛席爾瓦一樣都是最短的,大約14.4米,代表經常走近隊友身邊作短傳配合。至於滲透性傳送方面,若日尼奧就跟法佈雷加斯一樣,大約66%,比其他中場球員還要多。

下圖比較了若日尼奧與一衆歐洲最佳中場在2016/17-2017/18賽季的場均直接和間接創造機會次數。

直接創造機會是指例如若日尼奧直線傳送給梅爾滕斯起腳,那麼若日尼奧的直線傳送就代表直接創造機會。而間接創造機會是指例如若日尼奧在中場大腳長傳入禁區,因西涅在禁區接應再傳中,然後梅爾滕斯在門前起腳,那麼若日尼奧的中場傳送便代表間接創造機會。

相比起其他中場球員,若日尼奧(跟蒂亞戈一樣)無論在直接(場均2次)或間接(場均1.5次)創造機會都有一定貢獻。從上述結果顯示,若日尼奧在陣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4)高位壓迫

除了三角短傳和後場出球,Sarriball另一特色是善於運用前鋒線和後防線來進行高位壓迫。

當進行前場迫搶時,前鋒線是第一道防線,陣型由4-3-3變成4-4-2(例如下圖1,藍色圓圈是那不勒斯球員位置圖)。梅爾滕斯和因西涅向對方中衛對位進行遮線,卡列洪和哈姆西克會移向兩邊中場,聯同阿蘭和若日尼奧組成第二條防線,以人盯人方式切斷對方中路推進(圖2),中衛科裏巴利乘勢帶領防線壓前至中場線(圖3),進一步縮窄對方可推進空間,迫對方把皮球留在後半場。而當對方大腳長傳,科裏巴利便需要立即回身追趕對方前鋒,又或將身後的大遍空間交由雷納出擊解圍。

5)三叉戟的威力

由梅爾滕斯,卡列洪和因西涅組成的三叉戟,在2016/17賽季於各項賽事合共攻入71球。三人跑位靈活,默契十足,無論是拉散對方防線,抑或換位配合,都發揮得淋漓盡致。

當三人位置靠近時,便會把對方中衛和防中聚焦在中路,爲左右兩邊衛製造單對單機會。情況就如下圖,那不勒斯的三叉戟"分路行事",兩人跑入中路牽制對方三名防守球員,讓右翼卡列洪跟對方左邊衛有一段距離,而引球推進的左邊衛格奧拉姆更出現無人看管情況。

另一方面,三叉戟也善於在前後柱捕捉機會。例如當因西涅在左邊準備傳中時,梅爾滕斯便會前插搶近柱,而卡列洪則會在後柱撿漏。

此外,當進攻出現困難時,那不勒斯會縮窄前鋒線和中場線,誘使對方防線推前,從而讓兩翼加速突入破解越位陷阱。情況就如下圖,阿蘭在中路橫帶引開對方注意力,卡列洪趁機加速突入,然後阿蘭便直線撕破對方防線。

6)保"中"棄"邊"

那不勒斯在陣地防守時有一個特色,就是習慣安排一至兩層防線在中路佈防,寧願讓對方分邊進行側擊,都儘可能阻止對方中路入滲。

下圖中,那不勒斯球員便在中後場組成兩層防線,三名中場和兩翼在白色圓圈內組成第一層,四人防線是第二層。當圖中AC米蘭中衛羅馬尼奧利傳向左邊給文圖拉時,那不勒斯的右翼卡列洪只嘗試上前截斷其傳球路線,並沒有橫移右邊貼身看管文圖拉。

當對方進入final third後,那不勒斯便安排更多球員拖後而大禁區線,又派出兩至三名球員在禁區頂阻止對方遠射。而同樣地,那不勒斯依舊沒有球員走到邊線防守。

Sarriball除了賞心悅目之外,也能掌控比賽形勢。那不勒斯在2015/16-2017/18賽季的進攻數據大幅拋離冠軍尤文圖斯和其他球隊:無論是控球率,傳球成功率,預計入球和失球的球差,以至於OPPDA,全都是意甲之冠,反映出Sarriball當時對比賽的統治力非常強大。

注:OPPDA 是由進攻一方在對方後半場的傳球次數除以防守一方的動作次數,當中防守動作包括攔截,上搶和犯規。 OPPDA數值越高,代表進攻一方的優勢越明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