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協會會長、先後擔任《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河南記者站站長的高級記者劉先琴,早在1994年,就以中國青年報記者身份,在南街村深入採訪後,也是在當年‘兩會’召開期間的3月8日,在中青報發表了長篇通訊《昨天的夢,今天的夢》,對南街村堅持走集體化道路的發展現狀,全方位進行了報道,其真實的表達、鮮活的故事、生動的描述吸引了海內外讀者,包括《每日郵報》、《紐約時報》、《讀賣新聞》等70多家報紙電臺電視臺轉摘轉播,引起轟動,南街村不同凡響的發展模式也由此推向社會,甚至開啓了日益興旺的“紅色旅遊”產業。來自新華社河南分社、光明日報河南記者站、經濟日報河南記者站、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河南記者站、中國青年報河南記者站、中國新聞社、中國網、大公報、河南日報、大河報、東方今報的記者們,在兩天時間裏走進南街村的生產車間、居民小區,與職工村民交流座談,從各家媒體關注的角度進行深入採訪。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迎接全國兩會召開”,在國內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全國“兩會”隆重召開的日子裏。日前,河南省食品藥品新聞協會的10餘家會員單位以此爲主題,到臨潁縣南街村開展調研採訪活動。“幾十年來,一次性來南街村這麼多省級以上新聞單位和領導,這是首次。”南街村黨委書記王宏斌說。

來自新華社河南分社、光明日報河南記者站、經濟日報河南記者站、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河南記者站、中國青年報河南記者站、中國新聞社、中國網、大公報、河南日報、大河報、東方今報的記者們,在兩天時間裏走進南街村的生產車間、居民小區,與職工村民交流座談,從各家媒體關注的角度進行深入採訪。

作爲在中國改革開放大潮中較早走上富裕之路的村莊,前來的記者編輯們對南街村並不陌生,其中不乏和南街村有着不解之緣。協會會長、先後擔任《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河南記者站站長的高級記者劉先琴,早在1994年,就以中國青年報記者身份,在南街村深入採訪後,也是在當年‘兩會’召開期間的3月8日,在中青報發表了長篇通訊《昨天的夢,今天的夢》,對南街村堅持走集體化道路的發展現狀,全方位進行了報道,其真實的表達、鮮活的故事、生動的描述吸引了海內外讀者,包括《每日郵報》、《紐約時報》、《讀賣新聞》等70多家報紙電臺電視臺轉摘轉播,引起轟動,南街村不同凡響的發展模式也由此推向社會,甚至開啓了日益興旺的“紅色旅遊”產業。新華社記者李鈞德多次到南街村,發表過不同時期的南街村新聞。但是,這些資深媒體人還是不約而同感嘆:這些年對南街村關注少了,南街村變化太大了!

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的記者更加興奮,在南街村工業區自動化生產車間,在鮮花盛開、綠樹成蔭的居民區,在設施齊全的教育區,在植物觀光園區,在藝術學校精彩的演出現場,他們不止一次對陪同的南街村黨委副書記劉曉青說,“如果別人不介紹,你根本感覺不到這裏是一個農村!”

“信仰成就夢想!”劉先琴會長在村史館留言簿上寫出了大家心中的感慨,調研採訪團成員紛紛簽名認可。

“我是農民王宏斌!”面對衆多媒體,南街村公認的“班長”王宏斌書記介紹了南街村的現狀。他詳解了南街村發展集體經濟的“十個集體”:農業集體耕種、工業集體經營、生活集體分配、工作集體安排、村民集體教育、村莊集體管理、學習集體組織、困難集體解決、風險集體承擔、發展集體決策。分享了南街村發展集體經濟的30多年的三點體會:一是有利於黨的建設;二是有利於密切幹羣關係;三是有利於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

令衆多記者喫驚的是,自2004年以來,南街村通過一系列措施,逐步走出不靠銀行貸款,自身實現良性循環的道路。2019年就創造了年產值23億元、利潤1.2億元,上繳稅收6800萬元的良好業績。

因此,在22日上午,收看過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式盛況後,大家再次與王宏斌書記座談暢談感受和體會,也提出了想法和建議。

這次到南街村,我有兩個‘穿越感’”,河南省參事室參事、河南日報原副總編肖建中說,“首先這麼龐大的記者陣容到一個單位、一個地方採訪,對我來說有恍如隔世之感,因爲我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記者時經常參加這種形式的採訪;二是有一種‘場景’的穿越——到了南街村這個具有特色的地方。通過所見所聞,我感到以班長爲代表的南街村不簡單!表現在:一是他帶領班子成員把南街村打造得這麼好,已經不像一個農村,而是接近一個共產主義社區了;二是他在探索道路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思考體系,並且有豐富的實踐成果體系來支撐;三是引起了政府部門、專家學者、普通百姓、海外人士等各方面的共同關注。南街村的不簡單,在一個大的時空背景下,其發展集體經濟的道路已經在全國走入了被大家關注的第一方陣。”

新華社河南分社副總編李鈞德說:“我很贊同別人總結南街村是一個神奇的地方、神聖的地方、神祕的地方!神奇、神祕纔有吸引力、纔有魅力,因創造神奇才顯得神聖。”同時,他建議應該加大宣傳力度,把新南街的形象帶給世人。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河南站代站長王濤說:“很期待來南街村,因爲‘南街村’這三個字就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南街村’這個品牌很有價值!通過聽班長介紹和全面參觀,感到很振奮人心,南街村取得的成績很亮眼、很讓人驚喜。來之前我有‘兩怕’:一是怕南街村不是想象中的南街村,二是怕南街村的集體經濟路子堅持不下去,結果來後喫了個‘定心丸’,南街村沒有變,還是我們心目中的南街村,並且發展得越來越好。”

中國青年報河南記者站長潘志賢、經濟日報河南記者站記者李淦、光明日報河南記者站主任丁豔、中國新聞社記者李明明、大公報記者楚長城、大河報記者魏朝林、東方今報漯河記者站站長孫曉永、央廣網記者王德貴、中國網記者劉林森、河南日報記者王少帆等也分別發言。大家在對南街村讚賞的同時,也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王宏斌書記非常感謝大家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指出這是對南街村的關心和支持。他把大家的意見和建議歸納爲兩大方面:一是關於近年來南街村的宣傳報道問題;二是可持續發展問題。在宣傳報道上,南街村一直遵循“低調實幹”的原則;對於“可持續發展”問題,王宏斌書記說:“從大的方面說,這是一個培養接班人的問題。我的看法是,培養接班人就要培養一個堅信馬列主義、共產主義的一個羣體,世世代代傳下去。大寨的陳永貴說過:‘要想紅旗飄萬代,重在教育下一代。’關鍵在落實。如果都像現在這樣用紅色文化教育人,世世代代傳下去,中國的紅旗不會倒,南街村的道路也不會沒人走!在培養接班人上,我相信革命自有後來人。現在進入新時代,有黨中央的英明領導,狠抓黨的建設,使廣大黨員幹部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下一代的問題也會得到一定解決。”

他具體談到:“在產業發展上,我們在2020年的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對現有產業進行轉型升級,由勞動密集型轉向智能型,把南街村的產品全部升級爲‘無轉基因’,進而升級爲無公害、綠色產品。另外我們還要尋求好的、附加值高的產業和產品,目前正在準備豆製品項目。”“我剛纔也收看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我們每個人心中都要有目標,都要爲了這個目標而努力奮鬥!”

“今天正好是全國人大會議的開幕式,在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的背景下,我們不光是看到了南街村經濟發展上的成就,更加看到了信仰的實現。”這次南街之行,劉先琴會長非常激動,“我們今天這個夢想,和我以前引起轟動的報道有着內在的關聯意義,那就是南街人的夢想在數十年間和總‘中國夢’踏在了一個節拍上,南街人用信仰的力量把夢想變成了現實。我祝福南街村的父老鄉親們夢想成真,把夢想變成更幸福更美好的現實生活!”

河南省臨潁縣政府網 雷秀娟 張付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