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你所不知道的國府黃金書中提及引用數據來源於孫浩 《亂世黃金盛世收藏-民國三十九年孫像布圖金幣》 臺北市集幣協會會刊40期,頁30-32,2016年8月,因沒有找到這本雜誌資料,因此無法得以進一步窺探真相】。對於金幣的規格,“目前所知,金幣共有4錢、2錢、1錢三種重量單位,僅停留於試鑄階段,未正式發行,存世僅見零星試樣”但書中提出的關於伍分所用爲二十九年版伍分,和《百年銅元》的猜想略有不同,但是否從另一側面說明了爲什麼一錢布圖下無“A”。

5月香港SBP拍賣會上,出現一枚“民國三十九年孫像布圖四錢金幣樣幣”的拍品(41648),圖錄用了一頁篇幅隆重介紹這枚A Rare Pattern in Gold。

圖錄中對這枚樣幣的介紹如下:

成都造幣廠。光邊。深打,鏡面幣面,底板無明顯痕跡,僅些許細微擦痕。

Kann(1966,p440)註釋:“1950年,中央政府領導下的成都造幣廠鑄出了兩枚無面額金幣,日期爲民國三十九年。爲了能夠利用維也納製造的20分以及10分鎳幣磨具,做出了以下更改:日期由二十五年變爲三十九年;背面抹去貳分及壹分,但保留了較小的“A”(代表澳大利亞)。此修改的目的不明,在1950年中國明顯不趨向金本位制。”

注:“A”(代表澳大利亞)爲圖錄翻譯錯誤,應爲“A”(代表奧地利)

筆者爲此幣所吸引並最終幸運的納入自己囊中,興奮過後回過神來,對照圖錄說明越敲打越是對這枚幣的出身存有諸多疑問,百思不得其解?幸運的是,筆者之前從首席處購買的何代水和周沁園老師的《百年銅元》一書竟然提到了這套錢幣,真可謂柳暗花明。

《百年銅元》書中提到“解放戰陣後期,1949年8月1日國民政府下令在原成都分廠舊址成立“四川廠”,開制銀圓,趕鑄金條。筆者藏有一套用“25年版”鎳幣模具修改而製造的“民國三十九年金幣”,計有五分、十分與廿分型厚薄不一的鎳模金幣三版,推論應是1949年後期由四川廠所出”

隨文附有四張圖片,計:足金壹錢一枚,十分型厚薄兩枚,廿分一枚;從布圖下帶“A”可以看出,十分和廿分皆有“A”,誠如書中所說應用25年奧地利版鎳模修改而成;但爲什麼五分沒有呢?

這段文字給出了一些清晰的方向,結合1949年的時局,有理由相信這是在當時幣制和社會環境下,出現如此小面額金幣的基礎;從樣幣年份民國三十九年即1950年,也反映出這批年末製造的樣幣原計劃是用於1950年的西南方向,可嘆蔣介石沒有料想到失守如此之快,一潰千里!

以此爲線索和方案,查詢更多資料,在《你所不知道的國府黃金》這本書中,我們找到了更令人興奮的資料。同樣在關於中央造幣廠四川分廠章節的最後部分,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描述和圖片:

“運川黃金,除了鑄造廠條之外,成都分廠原本另有計劃生產一系列計重金幣。這種金幣,並無面值,雖然狀似錢幣,但嚴格說來,只能說是一種按含金量計值的圓形金餅,性質與廠條類似。”

對於金幣的規格,“目前所知,金幣共有4錢、2錢、1錢三種重量單位,僅停留於試鑄階段,未正式發行,存世僅見零星試樣”但書中提出的關於伍分所用爲二十九年版伍分,和《百年銅元》的猜想略有不同,但是否從另一側面說明了爲什麼一錢布圖下無“A”;

計重、面文、對應鎳幣版別、說明

1錢、足金一錢 、二十九年伍分

1錢、足金壹錢、二十九年伍分

1錢、伍分、二十九年伍分

2錢(厚版)、無 、二十五年拾分(奧地利版)、布圖下“A”

2錢(薄版)、無 、 二十五年拾分(奧地利版)、布圖下“A”

4錢 、無 、二十五年廿分(奧地利版)、布圖下“A”

另從手頭成都造幣廠史料中,提到“成都廠是從1949年9、10月間,胡宗南爲籌集軍餉生產金條,有1錢、2錢、5錢、1兩、3兩的,鑄成長方形。生產兩個多月,計293,260條,金元樣品28枚(成色90%),合計毛重300,564.801市兩,純重292,939.998市兩。由於解放大軍包圍成都,造幣廠在1949年12月25日停止生產。”

金元樣品28枚(成色90%),誘人但又帶有神祕面紗的數據,試想在當時的時局下,這些會是何種金樣?銀元似乎不妥,那會不會就是本文中所提及的孫像布圖金幣的試鑄數量呢?留待幣友專家繼續挖礦……

【據你所不知道的國府黃金書中提及引用數據來源於孫浩 《亂世黃金盛世收藏-民國三十九年孫像布圖金幣》 臺北市集幣協會會刊40期,頁30-32,2016年8月,因沒有找到這本雜誌資料,因此無法得以進一步窺探真相】

資料引用並感謝:

《百年銅元》P240

《你所不知道的國府黃金》P156-15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