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1959》中有四個人被認爲是虛構的,而且有人說就是這四個人是整部電視劇的瑕疵:深沉厚重的真是歷史題材,都像杜聿明王耀武黃維沈醉周養浩那樣真名實姓多好,幹嘛要弄出劉安國蔡守元葉立三陳瑞章四個虛構人物來?
這種質疑似乎有些道理,但也不完全準確,因爲委婉一點比平鋪直敘要好一些,畢竟有些事情是不好說、說不得的。其實電視劇中已經伏下了草蛇灰線,熟知那段歷史的人,能從這四個角色的幾句話甚至一件看似不起眼的東西,馬上就能猜出其歷史原型。
正因爲電視劇中的一件物品幾句話,都在暗示着他們的歷史原型,所以我們纔可以通過蛛絲馬跡,找到劉安國蔡守元葉立三陳瑞章原型,並且很悲傷地發現:有一人被槍決了。

那個看着有點混不吝,其實比誰都精明的劉安國,很多人一看一眼就認出來了:這不是那個文強嗎?
據功德林要犯管理所所長王英光介紹,劉安國“1926年入黨,參加過南昌起義,當過高級幹部”。劉安國自己則說:“我不是叛徒,我是受不了審查和質疑,這才負氣出走的!”
這就不用細問了,有過這樣的經歷,又進了功德林的,只有一個人:1925年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入黨,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曾任紅一師師長兼政委,後被王明審查打擊,負氣出走尋找組織未果,這纔在程潛、張治中介紹下跳了槽,最後以“徐州前進指揮所副總參謀長”的身份,跟杜聿明一起在淮海戰役中被俘。

此人資格老,被動地走錯了路,級別很高,但卻似乎沒有什麼罪行,抗戰中還立有大功(策反百萬僞軍),所以他在功德林連個檢查都不肯寫,給人留下了抗拒改造的印象。
劉安國的真實歷史身份極好確定,跟他一樣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蔡守元,他身上的標誌物,就等於在腦門上刻下了“羅盤將軍”四個字。
初到功德林,管理員要求所有戰犯交出隨身攜帶的東西登記造冊,蔡守元拿出自己的寶貝:“沒見過吧?羅盤,測風水用的;(又拿出幾個銅錢)這是五爻卦。”把小戰士鬧糊塗了:“什麼亂七八糟的!”

小戰士不知道咋回事,但是熟悉那段歷史的讀者都知道,當年進了功德林而且又會算卦的,就是張淦,桂系大將,白崇禧送他綽號“羅盤將軍”,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在電視劇裏,蔡守元是功德林裏立功最大的一個,因爲他成功勸降了盤踞在大西南數萬蔣軍殘兵敗將,要是按照這功勞,第一批特赦名單中肯定應該有他的名字,但是大家都知道,沒有蔡守元,也沒有他的歷史原型張淦——原因很簡單:1959年12月第一批特赦,張淦已經於當年二月就病逝了。
讓蔡守元(張淦)去大西南勸降,也是有歷史依據的,因爲張淦是桂系元老,說話很有分量。張淦其實也不是僅僅會算卦,在歷史評價中,此人身“北伐名將”“抗日名將”兩個稱號,參加過武漢會戰、隨棗會戰。
張淦被俘前是第三兵團司令官,所以王英光才過故意問馬玉和副所長:“知道蔡守元什麼來歷嗎?”馬副所長回答:“知道,他是中將兵團司令。”這就不用猜了,蔡守元的原型就是張淦,一點問題都沒有。

劉安國蔡守元的真實身份很好確定,因爲他們兩個的身上都貼着標籤呢,但是葉立三是誰,就比較讓人費腦筋了。有人說葉立三的原型不是王耀武的愛將韓浚,因爲身份對不上號:葉立三是少將師長,韓浚被俘的時候是中將軍長,韓浚也參加過南昌起義,當過秋收起義副總指揮,戰鬥中負傷與組織失去聯繫,這才轉變了立場,這一點跟文強有點相似,只不過他不是受不了審查打擊才負氣出走的。
葉立三的身份其實不難確定,因爲他對老長官王耀武表現出了一如既往的尊重,尊重之中還有一些愧疚:“佐公(王耀武字佐民,稱之爲佐公,就跟稱程頌云爲頌公、李德林爲德公一樣),我對不起你,對不起山東戰區,您把最好的一個部隊交給了我,讓我全弄丟了!”

葉立三接下來的話又透露了自己被俘的地點和原因:“萊蕪戰役。李(仙洲)長官不聽你的勸說,一味服從陳誠,這才釀成今天的大敗。”在萊蕪戰役被李仙洲瞎指揮斷送的王耀武愛將,就是韓浚這麼一位,所以葉立三的原型,除了韓浚,找不出另外的人了——韓浚又名傅韓浚,頭一個字單立人,後一個字三點水,合起來恰好是“立三”。

這位八十七軍中將軍長,是最有可能跟以策反爲主要任務的王英光聯繫的——此人是程潛的女婿段澐,曾任第八十七軍中將軍長兼塘沽防守司令段澐(字湘泉)。
程潛起義,段澐還沒來得及起義,就被老蔣弄到島上,被保密局祕密槍決了。《特赦1959》設立八十七軍軍長陳瑞章這個人物,也可能是向段澐將軍致敬——段澐是否真的決定起義,海峽兩岸有不同的說法,這邊承認確有其事,可是對面卻又開始說他冤枉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