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許江說,未來,中國還可以通過線上教育向全世界輸送課程以及在線教育的方式方法,介紹中國經驗,提供中國方案,展現中國力量。許江認爲,在線教育的開拓,改進了教育方式。

(兩會速遞)政協委員:在線教育已經影響中國教育歷程

中新社北京5月25日電 (嚴格 謝盼盼 江楊燁)疫情期間,在線教育崛起。在線教育如何打造線下教育具備的現場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的思考也是多位委員的關注點。他們認爲,在線教育已經影響中國教育歷程。

在線教育改變了傳統概念,將教育變成了非現場面對面的形式;從重視教到重視學,在線教育更帶來了新的思路。

教育部新聞發佈會透露,截至5月8日,中國1454所高校開展在線教學,103萬教師在線開出了107萬門課程,合計1226萬門次。參加在線學習的大學生共計1775萬人,合計23億人次。教育部稱,本次在線教學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創舉和全球範圍內的首次實驗。

許江接受採訪時表示,在線教育的羣體是自由集結的個體,可以無限放大,多地、持續地開展,這對於教育來說是巨大的開拓。通過此次疫情,教育已經牢牢地跟互聯網綁在一起。

教育需要現場感,在所有文化類教育中,美術教育的現場感尤爲重要。許江認爲,在線教育的開拓,改進了教育方式。在中國美術學院,因疫情不能返校期間,測量課的作業任務變成了以圖畫的形式改造家中住處,或者針對所在小區建設給出改造建議。“這是他們熟悉的環境,作業成效明顯,鍛鍊了學生的獨立性。”

許江提出,應當提供多樣化線上輔導。“以線上社會美育課程舉例,既可以有你講我聽、隨時隨地可以學的慕課課程,也可以有‘釘釘’在線式直播輔導,甚至可以舉辦豐富的線上藝術文化活動,如線上音樂會、展覽等。”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浙江工業大學教授盛頌恩認爲,在線教育從補充手段向必然手段轉變過程中,應當注意基礎條件差異可能帶來的不平衡、不公平問題。

盛頌恩提出,必須加大對欠發達地區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和對農村教育的支持。

此外,盛頌恩認爲在線教育是一個龐大的產業,很有發展前景,但教育總體上講是一個社會公共事業,今後在統籌協調、教育體系構建、政策制度設置方面均有待研究。

4月底,中國美術學院在海外上線中國繪畫史、中國書寫、傳統文化等網絡課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中國文化。許江說,未來,中國還可以通過線上教育向全世界輸送課程以及在線教育的方式方法,介紹中國經驗,提供中國方案,展現中國力量。(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