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悠柔愛談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是項羽被劉邦圍在垓下,知道自己打下的江山就要亡了。或許人在臨近最後的時刻都會回憶自己的一生,項羽覺得自己一直都立於山巔,沒想到最後跌落谷底,他最後也沒明白自己爲什麼會輸。後來他的老對手劉邦說出原因,他有蕭何、張良、韓信三位超凡大師級的隊友幫忙,而項羽只有一個鑽石級的隊友范增,卻不與他好好合作,只顧自己。所以項羽被後人貼上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的標籤。讓我們看一下項羽一生的表現,會發現他並非表面上的目中無人那麼簡單。
1
項羽年輕時力能扛鼎,也正如項羽回憶中的“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用現在的話說是天生神力。在古代,這樣的人物一般都會被認爲是天神下凡,比如《隋唐演義》中的李元霸就被認爲是金翅大鵬雕轉世,非常神勇。在加上項羽這樣的力氣,一個打十幾個也不是問題,所以當地的年輕人都很懼怕項羽。如果要是韓信那樣,估計當地的年輕人肯定會天天欺負他了。
所以項羽產生了一個錯覺,誰的拳頭硬,人們就會聽誰的。縱觀項羽的一生,會發現項羽主要都是在靠自己的武力,對政治鬥爭不太感冒。
2
項羽在消滅秦朝後,開始分封各路諸侯。他把原來的諸侯王的封地分給他們的將軍或自己的親信,而封原來的諸侯王到比較壞的地方去。雖然項羽此舉是想分化瓦解諸侯,但是這就像後來各朝直接削藩一樣,導致各路藩王造反,甚至還有的被藩王造反成功。所以削藩需要慢慢來,不能急。而項羽或許是覺得自己力量最強,所有的人都必須服從自己的安排。然後他就可以慢慢的消滅各路諸侯,實現大一統。
只能說項羽是太年輕,太天真。很多人對項羽的安排都非常不滿,於是便開始生事。首先是原齊王的手下田榮,打跑了項羽封的齊王田都。然後又趁機殺死了原來的齊王,自立爲齊王,又向西進攻並殺死了濟北王田安,把項羽劃分的三齊之地全都拿了下來。田榮又和趙王的手下陳餘打跑了張耳,然後歡迎原來的趙王歇回趙國繼續當他的趙王。
項羽在得到這些消息後,非常憤怒。他想不明白在他鉅鹿之戰勝利時,那些諸侯將領見他時都是跪着走的,在他面前大氣都不敢出,爲什麼現在他們竟然敢反叛自己這個“西楚霸王”。
所以項羽召集自己的軍隊,要狠狠地收拾他們一番,讓他們明白背叛自己的下場。可是,隨之又發生了一件讓他不明白的事。
3
項羽打算攻打齊國,召喚自己的得力干將九江王黥布。可是黥布的反應讓項羽出乎意料,如果項羽有眼鏡的話,那麼他的眼鏡估計會驚訝的跌下來。黥布推脫有病,派了幾千人援助項羽。項羽一看非常生氣,我是想你自己帶着自己的幾萬軍隊爲我攻城略地,沒想到你自己不來,還只派了幾千士兵。你是想讓他們一直全程旁觀嗎?於是項羽心裏開始對黥布不滿。雖然項羽前期取得了勝利,但是後來齊國在田榮弟弟田橫的帶領下,頂住了楚軍的數次進攻。
項羽心裏也很納悶,你們以前滅秦時也沒見你們這麼能打啊,怎麼對付我連喫奶的勁都使出來了。
因爲項羽不知道在反秦時,各路諸侯雖然口號喊得很響,但是在作戰時都想保存自己的實力,然後只想撈好處。可是在面對項羽時,因爲項羽經常屠城,所以人們知道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那還不如拿起武器,和項羽真刀真槍的打一場。這也是爲什麼在項羽眼中慫的一批的人竟然能抵擋住自己的幾次進攻。
而劉邦趁這個時候,暗度陳倉,拿下關中。同時聯合其他諸侯組成諸侯聯軍,向項羽的老巢進軍。
項羽率領3萬騎兵背後襲擊,打敗了劉邦爲首的聯盟軍。然後追着劉邦跑,劉邦不得不讓馬撒開腿跑,爲了跑的更快些,他甚至把自己的兒子、女兒推下車去。幸好車伕夏侯嬰又把他們撿起,他們才得以脫險,否則,漢惠帝可能就不是劉盈了。
後來,劉邦站穩腳跟,擋住了項羽的進攻。項羽便開始催促黥布快來幫忙。而劉邦也派人遊說黥布,並許諾會分給土地,而項羽只是連連派人責問。對於這樣的情況,依附劉邦,以後會得富貴;而依附項羽,沒有富貴,只是個“救火隊長”罷了,並且還要時時受責問。再這樣二選一的選擇題中,估計都會選劉邦的。所以黥布倒向了劉邦。
在項羽的眼中,黥布是自己的部下,並且自己平時待他很好,他就應該爲自己鞍前馬後。正是他的不斷責問,導致黥布倒向了劉邦。
謂張子房曰:“諸侯不從約,爲之柰何?”對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穀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爲戰,則楚易敗也。”漢王曰:“善。”
而後來劉邦在和項羽對峙時,需要韓信幫忙時,他是如何做的呢?他允諾給韓信陳縣以東到海濱一帶的地方,而不是責問。所以韓信愉快的出兵幫忙,使得項羽一步一步走向了失敗的深淵。
4
項羽連自己部下黥布都不瞭解,他認爲憑自己的力量,別人只有俯首甘爲牛馬的角色。可是這恰恰是造成他最後悲劇的根源。所以像陳平、韓信那樣的人建議採取比較迂迴的軍事或政治策略時,項羽當然聽不進去。這也導致韓信這樣的頂級人才站在了劉邦一邊。
人本質上是“應激性”的動物,向着有利的地方去,而逃離有害的地方。項羽正是不瞭解人心的這一點,只是認爲自己力量強,別人就會服從,而不用利益來誘導,導致自己站在了天下的對立面,從人生巔峯跌落到了深淵。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