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重不是第一次說雷人雷語了,但這次確實雷人雷得太過分了點。

雖然王福重的話說得很不中聽,但是他在節目中說的主要意思是,應該儘快推進城鎮化,減少農業人口,這個大方向其實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畢竟中國農民這麼多,耕地面積卻只有全世界的7%,要推動農業現代化,是用不着這麼多農民的。

這個觀點對與不對,其實也是可以商榷的。他的這個觀點其實也並不新穎,從1980年代開始就一直都是主流經濟學家的觀點。但這也不是說這個觀點就沒有問題,也一直有做三農研究的學者在反對,比如溫鐵軍,賀雪峯等人就是反對的,尤其是溫鐵軍,就一直認爲不應該以將七八成人口都城鎮化當作目標。

比如這次疫情在全世界爆發之後,各國的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相比歐美國家而言,中國的優勢在於,雖然製造業受到巨大沖擊,失業人口大幅增加,但因爲他們在老家還有地,所以可以退回到農村去,保證基本生活還是沒有問題的。這就比歐美國家多了一層彈性。

因爲農村現在是三八六零部隊在務農,也就是主要是老人和婦女在務農,而青壯年男性勞動力則大多數外出打工,孩子也基本上都是當下老家農村撫養。這樣,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國勞動力的價格,因爲一個勞動力並不是要維持全家五六口人的基本生活,老人孩子的基本生活保障都是由農業完成的。


勞動力價格低廉是中國經濟能夠崛起的一個關鍵因素,而這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在於,農民養老和養小都是在農村完成的,基本社會保障也是由農村提供的,所以只需要比較低廉的價格就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小的時候在農村成長,長大以後在城市務工,年齡大了以後又回到農村養老。

如果現在農民養老和養小都是在城市,不僅要大幅增加城市公共服務體系的壓力,而且勞動力價格也勢必要大幅增加。因爲現在農民外出務工掙錢,並不是滿足基本生活的溫飽,而是爲了提高和改善家人的生活,更年輕一代甚至主要是消費,所以才能把勞動力價格維持在比較低的水平上。

如果按照王福重和其他主流經濟學家的觀點,那麼中國也像歐美國家一樣,農村只留下百分之二十的人口,其他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會保障都在城市裏完成,那麼現在的勞動力價格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起碼要翻倍纔行。而這就意味着中國工業產品的價格優勢就會失去了。


而且,王福重可能還忽略了一點,就是中國的工業化是用工農業剪刀差完成初始積累的,也就是在建國初期大量從農業抽取利潤來支持工業建設,可以說沒有幾代農民的辛勤付出,也不會有中國工業的今天。還有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在建國初由農民以非常低廉的成本建設起來的,這也是中國經濟能夠崛起的基礎。

現在留在農村務農的老人,大多數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他們也正是在建國初六七十年代爲國家的工業積累和基礎設施建設付出了辛勤勞動的一代人。年齡更小一些的,也是在八九十年代以農民工的身份爲國家的工業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一代人。現在他們老了,國家應該儘可能的幫他們做好兜底的工作,做好基本社會保障,讓他們能夠安度晚年。

過分貶低農民,這是非常不合適的。更何況王福重本人也是農村家庭出身,這麼說就忘本了。但在中國主流經濟學界,這個情況又是相當普遍的,不少農村出身的經濟學家在成名成家之後,都對農民有一種非常仇視的心態,也有些人表面上很同情農民,但是卻在各種問題上給農民挖坑,比如一直鼓吹土地私有化,就是典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