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

興於唐宋,盛於明清

二戰中後期最爲興盛

它是以馬爲主要交通工具的

民間國際商貿通道

是連接橫斷山脈與喜馬拉雅山脈

兩大民族文化帶的走廊

促進了中國西南民族

經濟文化交流進程

在古代

茶馬古道作爲重要的貿易通道而存在

聲名遠揚的普洱茶

以及許多生活用品、藥材

都依靠背夫、馬幫和犛牛駝隊

在茶馬古道上運輸

而在海、陸、空交通發達的今天

茶馬古道的價值更多體現在文化傳承上


馬幫的最高頭領是“馬鍋頭”

他佈局指揮着馬隊全盤工作

馬幫每3—5匹馱馬分配有1個趕馬人

配備武裝保衛人員,攜有武器

用於防範野獸和山野匪盜

雲南地理環境險峻

山高路險,常遇湍流

但縱有阻礙萬千

人民的智慧總能將其化險爲夷

西南地區

自古出矮小卻極有耐力的山地馬

馬幫徒步運輸應運而生

一路上登險峯,越深澗

馬幫的每次運輸都是人與自然的博弈

馬幫興起

馬店行業也呈昌盛之勢

當時馬幫走過的古鎮

臨街臨巷都是馬店

供南來北往的馬幫、客商

住宿、存貨、存放馬匹

這些古老的建築

融匯了前人的勤勞與智慧

步入其中

似乎還隱約可以聽到馬幫鈴聲的迴響

抗戰時期

日寇封鎖了進入中國的國際商貿路線

處於大西南後方的茶馬古道

成爲當時運輸軍需物資的“生命線”

茶馬古道以生生不息的傳遞

爲處於危難之際的中華民族

帶來源源不斷的希望

茶馬古道

紮根在亞洲板塊最險峻的橫斷山脈

成爲不同民族之間

文化聯結的紐帶與催化劑

促進了民族交流和認同

和諧共榮

成爲茶馬古道文化魅力永恆之所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