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對話大摩王瀅:看好外資流入勢頭,中國市場估值溢價持續

一改此前北上資金流出情況,4月以來資金持續湧入A股吸籌。數據顯示,年內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已超510億元人民幣。不過,外資踊躍進場的情況是否能持續?

摩根士丹利中國股票策略師王瀅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對資金流入總體勢頭比較看好,A股目前外資持有比重較低,外資在中國市場仍有不錯的投資機會。

對於A股市場,她表示,堅持此前對中國股市(離岸+在岸)跑贏全球新興股票市場的預判,且中國市場估值溢價有望持續。這主要基於中國疫情防控舉措有效,目前生產經營活動恢復程度較高,和中國在線經濟發展超前的背景。

“我們的測算表明,中國的經濟抗壓程度、國際支付能力等在全球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中名列前茅。綜合下來,從股票投資的角度來講,我們認爲中國市場是可以有一個估值溢價的。”王瀅表示。

中國市場估值溢價持續

據以往安排,摩根士丹利每年年中、年底會發布展望報告。2020年的年中報告尚未發佈,但基於市場情況,大摩年內已對中國市場的整體市場目標價做出三次調整,均爲下調。

“在指數層面、目標價層面我們調整過三次。但是,板塊配置我們也隨時在調整,在疫情這種特殊狀況下,在線經濟的防禦屬性非常充分,我們從1月底開始就逐漸增加了對在線經濟的配置。”王瀅提到。

疫情防控的持續,以及生產經營活動的調整,均對全球宏觀形勢、企業盈利增速產生影響。據此,大摩策略團隊調整其對全球宏觀經濟的判斷。年內另兩次調整爲:今年3至4月,在股票配置方面建議增持黃金。同時,建議投資人更多關注中國國內A股投資機會,例如新基建、在線經濟等。

整體來看,王瀅認爲,中國股市(離岸+在岸)將跑贏全球的新興股票市場。

作出上述預判基於兩點,一是中國的疫情防控舉措有效,目前生產、經營活動恢復程度較高。她提到,從股票投資的角度,與其他市場相比,中國國內上市公司的收入盈利受到相對較小的負面影響;二是中國在線經濟發展超前,離岸和在岸市場綜合來看,上市公司主體裏在線經濟板塊佔比較高。從估值溢價角度來看,所佔比重較高的在線經濟板塊,其下屬公司多屬高成長性行業。

外資流出情況逆轉

北上資金在3月曾現大幅流出。證監會副主席李超此前表示,年初至3月下旬,外資從A股淨流出200多億人民幣。目前外資佔A股流通市值僅佔4%,有擾動但並沒有顛覆性和根本性的衝擊。

自今年4月開始,北上資金已恢復正向動能。從5月情況來看,市場數據顯示,5月15日至20日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逾100億元,爲連續第8周保持淨流入狀態。

“我們當時的分析表明,資金撤出更多是與國際資本市場波動性增強相關,是由機構投資人當時面臨的資金短缺和贖回要求導致的。我們的結論是,和A股本身的基本面相關性非常低。當時的撤資,並不體現出國際對A股的興趣降低。”王瀅說。

據摩根士丹利測算,年初至今,將所有北上渠道的資金流入流出加總(不包含南下資金),淨流入規模達73億美金。

“我們判斷外資流入的態勢不會有太大變化,當然短期的全球市場風險波動等其他原因導致的短暫獲利了結,是有可能的。”王瀅表示。

目前全球疫情蔓延趨勢仍在持續,部分外部擾動仍然存在,如何看待“外部擾動”對A股的影響?

王瀅認爲,外部不確定性對A股的影響可分爲兩方面來看,一是對上市公司羣體收入、盈利的影響,即基本面影響;另一方面,市場對股票資產願意付出的價格影響,即估值方面的影響。

“我們從4月底5月初調整了投資建議和策略。我們建議投資人在中國的資產配置上更多集中於A股的機會,而對中概股的投資要更謹慎一些。”她表示。

創業板賺錢效應”的實現,依賴多要素

聚焦國內資本市場,年內中國資本市場迎來多項里程碑式改革,如修訂後的證券法正式實施、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落地、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管理要求等。

“A股市場逐步試點註冊制改革,我們覺得對A股長期生態是非常利好的,相信之後還會有監管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包括退市制度的完善,對操縱市場,和會計財務方面的造假行爲,監管措施及處罰力度都將進一步完善和加大。”王瀅表示。

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投融資功能進一步加強,創業板改革是否能給投資者帶來“賺錢效應”?

王瀅認爲,長期“賺錢效應”的產生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方面,資本市場改革是否能夠吸引行業龍頭企業,具備高增長潛力的公司?是否能爲這類優質企業的上市融資創造便利條件?

“首先要有優質資產,才能夠談長期的賺錢效應。”她提到。另一方面,A股的體量和資金面是否能夠包容一個企業從一定規模增長到更大規模,使得投資人與企業共同成長,從而達到長期“賺錢效應”。

王瀅認爲,目前來看,A股市場具備上述能力。從單日成交量來看,A股市場是全球市值第二大股票市場,且上市公司數量豐富,包容度較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