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貧困發生率從27.5%下降至0.51%,2019年9月,馬山縣古寨瑤族鄉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鄉黨委書記覃慶華被評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

近年來,覃慶華和鄉黨委、政府一班子同事爲使瑤鄉舊貌換新顏,採取多種舉措,將黨員先鋒模範的執行力、民族團結的凝聚力、第一書記的創造力、致富帶頭人的帶貧力等四力合一,團結一致,引領瑤鄉衝破大石山的禁錮,爲古寨脫貧攻堅闖出了一條民族團結的好路子。

金銀花特色產業帶動村民走上致富路。

向黨員先鋒模範要執行力

馬山縣古寨瑤族鄉是南寧市三個民族鄉之一,位於馬山縣東部,全境均屬喀斯特地形地貌,全鄉2.1萬人口中,壯族人口占66.96%、瑤族人口占32.6%,2015年底貧困發生率高達27.5%,7個行政村爲貧困村。由於生產生活環境惡劣,“傳統種養都搞過,缺技術缺水行路難,沒搞成,大家信心都沒有了。”從2008年起擔任村幹部,後任加善村党支書的韋漢勤說,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幾度遭遇挫折,大家逐漸產生了“等靠要”的思想。

2015年11月,覃慶華到古寨瑤族鄉任黨委書記,在脫貧攻堅的精準識別環節,他走遍全鄉260個弄場,發現不僅僅是貧困戶有“等靠要”的思想,村幹部“等靠要”的思想同樣嚴重,脫貧的內生動力普遍不足。如何轉變思想,團結當地瑤胞及其他力量,共同打好脫貧攻堅戰,成爲覃慶華面臨的難題。

彼時,這個難題也擺在了古寨瑤族鄉黨委班子民主生活會上。“充分討論後,我們一致認爲還得從黨員先鋒模範入手,讓羣衆享受到實惠、看得到希望纔行。”古寨瑤族鄉鄉長藍雲說。會議確定了“生態立鄉、旅遊興鄉、產業富鄉、平安穩鄉”的發展思路,選準“山頂林,山腰竹,山腳花,平地糧”的經濟模式,開展“精準扶貧爭先鋒·千山萬弄黨旗紅”主題活動,以黨員爲核心力量,組建發展生產先鋒隊、服務就業先鋒隊、移民搬遷先鋒隊、生態補償先鋒隊、教育扶智先鋒隊、醫療救助先鋒隊、低保救助先鋒隊和項目建設服務先鋒隊等8種黨員先鋒隊和80支先鋒隊伍。各先鋒隊工作由簡到難,落實各級黨委、政府的民族團結政策,讓鄉親們從中嚐到甜頭、收穫信心。

截至2020年4月底,80支先鋒隊1000多名隊員,將“山頂林,山腰竹,山腳花,平地糧”的經濟發展模式植入了9個行政村260個弄場中。先鋒隊員們用好用足民族政策和扶貧開發兩大優惠政策,先後爭取資金2.5億元,投入民族鄉基礎設施建設,瑤鄉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行路難、用電難、飲水難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一座座“致富井”讓瑤鄉有了安全飲水。

向民族團結要凝聚力

古寨瑤族鄉民樂村古珠屯貧困戶蒙加瑞因傷致殘,其愛人患骨質增生,兩人都無法外出務工,只能靠在貧瘠的土地上種植玉米,養點豬、雞維持一家5口生計。3年前蒙加瑞的女兒考上大學,“雨露計劃”幫助解決了部分學費問題,但每月800元的生活費依然造成家庭開支陡增。慶幸的是,2016年以來,古寨瑤族鄉黨委書記率領發展生產先鋒隊和項目建設服務先鋒隊進村,幫他爭取了貼息貸款資金,及時發放以獎代補資金,並請來專業技術人員指導蒙加瑞養殖肉豬。目前他每年出欄的肉豬超過20頭。得益於政府村村通硬化道路的好政策,當地解決了大山阻隔、客商進不來、農產品出不去的“老大難”問題,蒙加瑞的肉豬出欄後,能夠便捷地送往山外的市場,讓他一家的年收入超過了3萬元。

2016年以來,古寨瑤族鄉累計實施貧困村通屯道路項目53個,全鄉9個行政村均已修通符合脫貧摘帽標準的通村道路;累計實施人畜飲水安全提升項目118個、成功打出13口水井,全鄉所有村屯全部解決飲水安全問題;所有村屯均已通電通網。蒙加瑞一家脫貧了,這對許多身體健康的貧困戶觸動很大,一些貧困戶主動聯繫先鋒隊員,問計脫貧致富之路。“‘等靠要’的思想逐步扭轉,大家對脫貧有了積極性。”古寨瑤族鄉分管扶貧工作的副鄉長羅慶天說。該鄉2016年發放獎補資金到戶1144戶277.93萬元;2017年發放以獎代補補助1022戶265萬元;2018年幫助貧困戶申請發放以獎代補補助414.0730萬元,惠及全鄉貧困戶1869戶;2019年幫助貧困戶申請發放以獎代補補助共587.728萬元,惠及全鄉貧困戶1991戶;2020年一季度,幫助貧困戶申請發放以獎代補補助834.0839萬元,惠及全鄉貧困戶1589戶。

鄉親們從各級黨委政府的少數民族脫貧惠民政策中獲益,對未來的小康生活有了更多憧憬。“大家下定決心,團結奮進,和全國人民同步脫貧致富奔小康。”古寨瑤族鄉黨委書記覃慶華說,黨委班子經過研究後,決定開展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先鋒示範系列評比表彰活動,近三年來,全鄉共評選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5個、示範屯28個、示範戶54戶、示範崗18個、先進單位3個。先鋒模範的示範帶頭,凝聚了2萬多瑤鄉羣衆的心,成爲瑤鄉持續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堅實基石。

蜿蜒盤山路,盤出幸福生活。古寨瑤族鄉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鄉3戶 以上的村屯均已全部修通3.5米寬以上的水泥路。

向第一書記要創造力

2018年初,黃鐵生從共青團南寧市委到古寨瑤族鄉古棠村掛任第一書記。當時,古棠村的“精準扶貧爭先鋒·千山萬弄黨旗紅”主題活動正在起步,根據古棠村的實際情況,黃鐵生和村裏的黨員幹部商議後,通過舉辦流動夜校,進村入戶講解以獎代補、易地扶貧搬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培訓種養技術等扶貧政策,將黨的好政策送進古棠村的家家戶戶,黨旗也在古棠村的14個弄場飄揚。該村還舉行了最美系列評比活動,組建剪刀山歌文藝隊,傳承瑤鄉先民優秀文化。“這些活動激發了村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爲我們的生態雞養殖產業、種桑養蠶產業、皮具製品扶貧車間、金屬刨光扶貧車間的發展壯大,營造了良好的氛圍。”黃鐵生說,2019年古棠村產業收入超過30萬元,數十名貧困戶從中受益。

“流動夜校是一種創新,工作成效很好,我們班子研究後,決定全鄉推廣流動夜校模式。”古寨瑤族鄉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黃向熙說,鄉黨委根據古棠村的經驗,結合全鄉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流動夜校的工作制度,截至2020年4月底,該鄉共組建“新時代流動夜校”46個,覆蓋率100%,累計組織開展培訓250多場次,培訓黨員羣衆1萬餘人次,有效將政策和知識轉化爲當地羣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

2016年以來,古寨瑤族鄉共有15名第一書記、40名扶貧工作隊員駐村,他們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各自在原工作崗位上的工作經驗,推出30條創新工作方法,成爲古寨瑤族鄉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先進“武器”。

向致富帶頭人要帶貧力

“脫貧致富帶頭人根植於瑤鄉,必須充分發揮他們的帶貧能力,鄉親們的增收纔可持續。”古寨瑤族鄉鄉長藍雲稱,2016年開始,該鄉通過內部挖掘和外部引進的方式培養脫貧致富帶頭人。

2015年末,在廣州市闖出一片天地的潘興運有了返鄉創業的想法,並選好了鷹嘴桃種植項目,計劃在加善村的高山上種植。加善村村幹部韋漢勤得知消息後,立刻告知鄉黨委書記覃慶華。覃慶華立刻找到潘興運,商談項目落地舉措。在覃慶華的幫助下,潘興運很快從村民手中流轉了200多畝山地,海拔近千米的山上也很快修通了道路,拉好了水電和通訊網絡,不到一年時間,潘興運創建的雲上瑤鄉鷹嘴桃農場初見雛形。2018年8月,農場產出的鷹嘴桃暢銷全國;2019年桃花開時,在古寨瑤族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農場舉辦加善村首屆桃花節,引來遊客到雲上瑤鄉賞花露營,現場舉行的鷹嘴桃預售活動收款近50萬元;2020年疫情期間,古寨瑤族鄉黨委政府採取多種舉措,幫助農場復工復產,如今雲上瑤鄉鷹嘴桃農場的桃樹已結碩果,潘興運和入股、務工的20多名貧困鄉親期待着今年共享大豐收。

像潘興運這樣的脫貧致富帶頭人,古寨瑤族鄉共培育了52人,該鄉的金銀花、桑蠶、土豬等10餘種生態特色種植養殖業得到盤活,該鄉還依託產業成立村民合作社9個、專業種養合作社35個,旅遊等第三產業合作社8個,“一村一品”發展格局初步形成,農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爲下一步瑤鄉的振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19年,根植於古寨瑤族鄉的36個合作社從特色種養業、旅遊業等產業中獲利超過1000萬元,5000多名壯族、瑤族同胞每月人均從產業鏈上獲益超過1800元,逐漸走上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馬宣)

來源:南寧雲—南寧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