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張璐)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今天(5月25日)下午舉行,"部長通道"會後開啓。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稱,十三五以來,重污染天在我國重點地區發生頻率和強度大幅減低。

他給出一組數據:京津冀和周邊地區28個城市,重污染天氣2015年平均大於36天,2019年降到了20天,減少了45%;嚴重污染天氣2015年京津冀地區是10天,2019年平均只有兩天,降低了80%。

北京2015年重污染天數43天,去年只有4天,降低了90%,去年沒有嚴重污染天氣。從重污染天氣變化情況看,治理途徑是正確的,也取得了效果。

京津冀地區和其他地區排放仍然偏重,改善比較脆弱,因爲會遇到不良天氣的影響。今年1月底到2月中旬,連續出現兩次重污染天過程就是典型的例子。

爲何疫情防控期間排放水平降低,還會出現重污染天?他說,重污染天出現一方面取決於排放,一方面取決於環境容量。春節期間,社會活動水平降低,排放降低,降低的部分主要是交通出行、餐飲、建築工地等,但是冬季取暖等沒有降低,鋼鐵化工等工業沒有停下,所以排放量沒有減下來。整個1月-2月,全社會污染物排放量和正常相比降低了30%。

但是同期,京津冀遇到極端不利氣象條件,因此地區形成大氣逆溫現象,環境容量降低了50%左右。所以重污染天氣又出現了。

他說,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從量變到質變拐點還沒有到來。接下來,中短期要實施重大污染減排工程,包括冬季清潔取暖替代等。

新京報記者張璐

編輯丁天校對趙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