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在北京,公园是遥远的,草坪是稀缺且珍贵的,而这还不是阻碍北京人野餐的全部——北京的春天,天气常常发挥不稳定,有人形容,飞絮袭城的4、5月,整个北京城「如同被扔进了毛球修剪器挤满白色毛屑的收集盒里」。但在这个春天,这些都不足以阻止一个北京人想要去野餐的冲动,他们中有人将这种决心称为:「硬野」。

这个春天,中国一跃成为「新晋野餐大国」,人们对野餐展现出的热情是空前的。 只是,比起温暖湿润的南方,想在本就「春脖子短」的北京找到一块适合野餐的场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比这更难的是,如何在这座「野餐大国」的首都,策划一次艳压朋友圈的野餐。

「硬野」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天,是在百无聊赖中开场的。

一位家住北京的美食博主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做了30多个电饭煲蛋糕,轮番送给了她分布在北京各区的四个姨和两个舅舅。家里憋的时间太长,她渴望花枝招展地聚会,和「一个爆破式的放松」。

每年4、5月份,媒体人rain都会安排一次出游,但今年的状况是,出国完全不可能,出京也并不容易,北京严格的隔离制度让人却步,去哪里寻找一种放风的感觉,成了每到周末都会困扰她的问题。

杂志编辑zoe所在的小区一直封闭,朋友们进不来,两周一次的相聚被打断,无处可去,封闭稠密的家庭生活里,她一天被儿子扒着腿叫了800次「妈妈」。

最终,他们都决定去野餐——这个春天,中国一跃成为「新晋野餐大国」,人们对野餐展现出的热情是空前的,4月初,小红书发起「城市野餐计划」相关话题,迄今引发了4万多人发帖,浏览量超过2000万次,「野餐」相关话题的笔记超过了22万篇。

禁止踩踏草坪的标牌

因此,在北京,公园是遥远的,草坪是稀缺且珍贵的,而这还不是阻碍北京人野餐的全部——北京的春天,天气常常发挥不稳定,有人形容,飞絮袭城的4、5月,整个北京城「如同被扔进了毛球修剪器挤满白色毛屑的收集盒里」。还有沙尘,出门时还是蓝天白云,两个小时后,妖风四起,黄沙漫天,难怪歌手娃娃当年要来北京看望异地恋的男友时,李宗盛会写下:「在漫天风沙里,望着你远去,我竟悲伤的不能自己……」

但在这个春天,这些都不足以阻止一个北京人想要去野餐的冲动,他们中有人将这种决心称为:「硬野」。

位于东四环内的朝阳公园,是北京市区内少有的野餐圣地,也因此成为这一次野餐风潮的中心。据高德地图软件分析,五一期间,朝阳公园是北京客流最多的地区之一。这种热潮一直延续到了五月中下旬,在5月的任意一个周末,只要走进朝阳公园,你都会不由得感叹,这里可以被评为全世界野餐垫密度最高的区域,甚至还有人在此目睹过一场为了争夺一块草坪而发生的肢体冲突。

为了能找到一块避开人群的草坪,rain将微博、小红书和大众点评翻了个遍,她称自己从来没有如此费心地去找过一个公园。她的要求不高,「只要有树就行」,最终,在一众连名字都叫不顺溜的公园中,她选定了位于郊区的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那里的草坪可摆餐垫,且植物茂密,但就是远——离家30公里。

在野餐前,zoe对野餐地提出了非常细致的要求,天气、昆虫和草地都十分重要。不能有小水洼,蚊子会多,草一定要好看,最好有小树林,适合拍照。然而,在北京公园的现实是,草稀稀拉拉,中间秃土斑驳,「看着一点情绪都没有。」但她妥协的很快,毕竟在那里,小孩玩一下沙子,看一片树叶,吹一个蒲公英,半天过去了。而对于大人来说,「终于可以换个地方看手机了。」

还有人总结点缀在野餐垫上的水果,「一定是有纯正英文名的,草莓、芒果、牛油果、车厘子……尤其是berry结尾的,堪称被冠上水果界的皇家姓氏。」总之,在野餐垫上,中国人似乎一夜之间全都学会了健康饮食。

在社科院研究员朱迪看来,小红书风、ins风的野餐像极了欧洲古典油画里野餐的场景,满足了人们对精致的想象。她把这个人群称为新中产人群,他们年轻,向往自由,社交媒体炫耀消费的需求也不再是五星级酒店、豪华度假,而是「你又有什么样新鲜刺激的体验,你会不会玩儿。」

因此,若想策划一次艳压朋友圈的野餐并不简单,尤其是在北京这种争奇斗艳的国际化大都市。

美食博主张迪决定用粉色做主题。疫情期间,她丈夫身处的电影行业处于停滞状态。她的工作也时常陷入焦灼,而长时间不出门,不化妆,她买的不少衣服也没了出门展示的机会。野餐像是一个出口,被禁止的生活,此时大鸣大放。她要穿最好看的衣服,把吃的弄得漂亮,和朋友们在春风和花丛里纵情相聚。

她贪婪地收集一切粉色相关的物件,从两个星期前就开始收快递,粉色帐篷、气球、盘子……还有一张粉色的报纸,那是朋友之前从英国带回来的。

食物也得是粉色的,为了做粉色面包,她在面粉里揉进了红曲粉,在饮料里加入了紫甘蓝,蟹肉也是被允许的,同样被允许的还有橘子和西红柿,原因都是它们能够和粉色相配。

英文报纸也是野餐的必需品之一

为了配合野餐群体的「艳压」需求,部分商家开始纷纷推出野餐套餐——花几百元,能连带野餐垫、蛋糕、餐盘一并送上门。确保既能出照片,又不至于那么累。

还有商家推出了野餐的旅拍主题,场景选择、仪式感打造、特殊服饰道具准备等均包含在内。拍摄后,专业拍摄的美图和视频可以直接分享到各社交平台,总之,野餐只是主题,拍照才是王道。

一家在北京以日式蛋糕作为主打的甜品品牌还邀请了一批美食博主参加「野餐演出」。品牌拉来一辆车,盛放三层的鲜奶油蛋糕,法式面包,各种繁复脆弱的碟盘。嘉宾们无需带过多道具,只需穿上裙子负责摆盘,标准遵循「一个盘子顶多三块蛋糕」的定律,摆好后,惯例还是拍照。活动现场,几乎每个人最记挂的都是手机里的相片,最受冷落的是那些餐桌上的饮料,直到活动结束,也没有几位参与者打开过它们。

王法拉的古铜塔盘 图源受访者

更要命的是,他们选择的公园禁止踩踏草坪。一进公园门,刚铺好一切,管理员就出现了。一群人只好大包小包地在公园里来回「迁徙」,最后,在反复被追赶三次后,他们找了一块没有草的地,把两张防潮垫铺在裸土上。「迁徙」的一路上,她又累又热,还得拖着四层高的古铜塔盘,笑称自己是野餐版的「托塔李天王」。她还带了一个排球,但一直也没有机会掏出来,因为大家都太累了。

野餐要结束时,张迪将一整个没动过的菠萝、音箱和一堆拍照的道具装进一个菜市场买菜的小推车。那时,她的口红已经花了,假睫毛也不见了。回到家,甚至连打开手机照片的力气都榨尽了。而此时,在她的朋友圈里,穿着粉色长裙的她,正在一堆粉色雏菊中,举起粉色的报纸,对着镜头粉粉一笑。

zoe的野餐也出现了一点状况,那天北京刮大风,他们支起了帐篷,但风一吹就倒了。好容易固定住,她躺在帐篷里,一层飞絮在耳朵两边浮动。但因为没有在朋友圈里「艳压」的需求,这些并不会影响她的好心情。

Zoe的原生家庭就有野餐的传统。她的家乡有一条江,小时候父母会带她去江边划船、野餐,这是非常常见的家庭仪式。成家后,她把丈夫的生日设为野餐节,因为那个季节的风温柔得像米浆。

在小红书野餐尚未风靡的时候,她就对野餐的仪式感保持着高要求——从不穿红色衣服去野餐,因为草地是绿的;鞋子最好是白色,提供一种闲适之感;大部分时间她会带上一本书,看并不重要,重要在于拍照时,它可以放在脸上,或者鞋边。甚至,她还会带上气球。吃的得是西餐厅买的三明治,「饭盒不能咔来个塑料的,至少也得是纸环保餐盒。」摆好之后就好好拍照,拍完一吃就回家。

但有了小孩后,zoe的野餐才从拍照变成了真的去野餐,几乎不下厨的她甚至为此搞了一锅卤汁,每到周五就辛勤地在家「卤这卤那」。今年春天,每次野餐时,她要推婴儿车,还要搭一个帐篷。艳俗粉色的泡泡机、很丑的风车、风筝都会出现在她的野餐设备里。只要小孩能自己安静地玩一会,她就能忍受。

但在仪式感褪去之后,她倒是找到属于野餐特别的快乐——

在野餐时,她看到小孩能碰触到大自然,可以理解到真实的东西,比如说什么是风,什么是沙土。「上星期小孩第一次吹到了蒲公英,看到原来蒲公英是这样毛茸茸的,他能感受到一些这种东西,他能看到花是怎么生长,蚂蚁怎么在地上爬。」

还有,她自己终于能在野餐时吃到肉了,其实,她一直讨厌三明治。一次和朋友去野餐,朋友带了一壶开水,那天他们吃的是泡面。一大桶开水,刚好够泡4人份。她觉得自己吃到了野餐以来最好吃的一顿饭,「从没这么好吃,」她特意强调,「水特别开。」

野餐给了小朋友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图源视觉中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