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世纪上半叶,自伊斯兰教建立起来,发源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势力就开始了迅速扩张,当时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以基督教为国教。

他们在伊斯兰的攻击下,丢失了包括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及北非在内的广大地区。到11世纪末,穆斯林军队已基本占领了小亚细亚,逼近了其首都君士坦丁堡。

公元四世纪的东罗马帝国

伊斯兰势力在攻占了北非后,越过了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到了西班牙地区,曾一度占领了整个西班牙,但在当地基督教徒的反抗下,在公元11世纪的时候基督教又夺回了西班牙中部地区。

当然除了当时的罗马教廷无力支援外,也有基督教世界的派系问题。东罗马帝国属于希腊正教会势力范围,与罗马天主教之间有过不少摩擦。但是在异教伊斯兰的重大威胁下,对抗伊斯兰也逐步成为了两派的共识。

罗马教廷与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矛盾:

十字军东征的组织者是罗马教廷,其最初目的是提升罗马教廷的地位,使之凌驾于各国王权之上。

公元1077年西方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卡萨诺之辱”事件,原因是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拒绝服从罗马教廷对其人事任命的干涉,导致当时的教皇格列高七世对其采取了绝罚。

“卡萨诺之辱”中的亨利四世

采取强硬态度凌驾于国王之上的政策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此事中受辱的亨利四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地清楚格列高七世的势力。

最终格列高七世在遭遇亨利四世军事威胁的情况下匆忙地离开了梵蒂冈的宝座,孤独地客死在了意大利南部的萨勒诺。

虽然在力量强大的神圣罗马帝国面前,教皇是没有军队的,但是教皇也有自己的优势。首先是与教皇乌尔班二世得到了诺曼王朝强有力的支持。

在遭到神圣罗马帝国武力威胁下,乌尔班二世没能在罗马继承教皇职位,后来是在诺曼王朝士兵们的簇拥下进入的罗马。

诺曼王朝拥有强大的武力,他们驱逐了进入到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的伊斯兰势力并于公元1066年征服了英格兰。有了诺曼王朝这个坚强的武力后盾,乌尔班二世便获得了与圣神罗马帝国周旋的资本。

乌尔班二世在克勒芒大教堂前的广场发表了演说,前半部分是抨击了当时的道德沦丧,对此为避免社会继续的堕落,他提出了“上帝的休战”,即基督徒之间永久休战,不再为领土保全和扩张而争斗。

到了后半段他将矛头直指异教徒,在实现基督教徒休战的同时,向东方基督徒“兄弟”施以援手。演讲结束,台下的听众无不深受感动,他们为“上帝的期望”这句话而人声鼎沸。

公元1095年克勒芒会议决定了三点:一是基督教徒之间实现“上帝的休战”;二是全体十字军成员在胸前和背后都戴上红布做的十字印记;三是决定在1096年8月15日的圣母玛利亚升天节出征。“十字军”的名称也就是由此开始的。

克勒芒会议之后,经过了10天的讨论,乌尔班二世做出了如下决议:

1、凡参加十字军者,其罪行可以获得完全赦免。这对于当时普遍自认为有罪的欧洲人来说无异于一个巨大的福音,尤其是当时各种穷凶恶极的罪犯来说,只要参加了十字军以前的罪恶就可以一笔勾销,众多不法之徒纷纷摩拳擦掌,积极要求加入;

2、因疾病等各种原因无法参加十字军者,要求提供后勤保障,此举为十字军东征提供了物资支持;

3、参加十字军的人,其国内的资产受教皇保护。这是为了让十字军安心出征无后顾之忧;

4、若为了参加十字军变卖资产,或用资产担保抵押贷款,教皇担保其合理价值,具体工作由各教区主教负责;

5、参加十字军要向当地主教提出申请,得到许可后在十字架前发誓后出发。这是为了将没有战斗力的乌合之众排除在外,实际上没有达到效果;

6、十字架前发誓后不出征,或出发后提前归国者,一律除以绝罚。

贫民十字军:

在乌尔班二世号召组织十字军的消息传开后,法国一位著名隐士皮埃尔就乘着驴子在各村之间巡回讲道,他的讲道感染了众多贫民,并组织起了一支贫民十字军。不久之后,各地的民众从法国北部和莱茵河附近德意志西部汇集了起来,人数究竟多少不得而知,现代研究者估计有5-10万人。

当他们度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时候,只剩下了5万人左右,一路下来至少损失了一半的人马。刚刚登陆小亚细亚,便遭遇了伊斯兰世界以勇猛著称的塞尔柱突厥人。

在一番迎头痛击后,有2万人被杀,其余的人因缺乏食物和水而死于非命,或是被当地居民杀死。剩余的人随着皮埃尔撤入了君士坦丁堡,最后为1097年进入小亚细亚的诸侯十字军所吸收。

正规的十字军:

乌尔班二世在克勒芒的呼吁,实际上是针对拥有军队的欧洲君主提出的。所以对此作出呼应的人,对于十字军的成败至关重要。最终回应的并不是各大国王和皇帝,而是他们下面的诸侯。

本来对于基督教世界存亡有着重大责任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是最应该站出来响应号召的,但由于“卡萨诺之辱”,对此他并不积极回应。除此之外最有影响力的是法国国王腓力一世,时年44岁,从年龄上来说也非常适合担任十字军总司令。

但由于腓力一世发生了婚外情,非要把婚外恋对象立为王后,与原配的王后离婚,此举触怒了教皇,受到了绝罚。对此腓力一世忤逆了教皇,由于他手下对他很忠诚,所以绝罚对他也没什么影响。

不过绝罚也没有导致腓力一世与教皇紧张的关系,他推荐了自己的兄弟弗蒙杜瓦伯爵于格代表法国参加了十字军。实际上当时虽然诸侯地位低于国王,但势力与国王相比毫不逊色。公爵或伯爵的领地并不是国王赋予,而是世代世袭的领地。

无论是图卢兹公爵还是洛林公爵,他们都拥有比法国国王直辖更大的领地,因此真正动员起来的话,他们的兵力也不比国王差。

参战的主要诸侯:

因此乌尔班二世呼吁诸侯参加十字军的策略是根据现状作出的正确判断,各路诸侯也不在乎国王与皇帝是否参加十字军,完全出于自愿。

军队需要有统一的指挥,如果只是各诸侯各自为战,基本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乌尔班二世深知这一点,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总统帅乌尔班二世就授予了地位最高的法国国王的兄弟,于格。

他在众多诸侯中年龄最长,此时已年过五旬,召集了自己领地及周边小领主的部队,军力达到近5万人。但圣吉尔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也缺少声望,就连出征的士兵也不喜欢这位领主。

尽管他在战场上十分卖力,但作战效果乏善可陈。一直垂涎统帅地位的圣吉尔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到达巴勒斯坦后脱离了十字军的大部队。

洛林公爵戈德弗鲁瓦参加十字军有些让乌尔班二世感到意外,因为洛林公爵隶属于与教会不对头的神圣罗马帝国,戈德弗鲁瓦也曾派兵参与亨利四世追捕教皇格列高七世的行动。

此时36岁的戈德弗鲁瓦为何会参加这次十字军东征,其转变如此之大已不得而知,但是他确实诚心地参加了这次东征行动,带上了自己的两位兄弟尤斯塔斯和鲍德温,军队规模为1万名骑兵和3万兵步兵且军容整齐,实际出动的人马最终只有动员的一半,但也是参战诸侯中出兵最多的诸侯之一。

阿尔塔维拉家族的普利亚公爵波埃蒙多来自于当时活跃的诺曼人。诺曼人除了在英格兰建立了诺曼王朝外,还将穆斯林势力赶出了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控制了从南意大利横跨亚德里亚海到希腊地区的广阔领地,并在地中海中部地区建立了诺曼王朝。

匈牙利王国国王鉴于半年前路过的贫民十字军的暴行,答应为其提供粮饷,条件是留下一人为人质,等到大军安全通过后再行放人,鲍德温充当了人质,直到大军全部开出匈牙利王国才最后走人。

这支部队于公元1096年12月23日到达君士坦丁堡,一路上没有什么人员损失,基本保持了出发时的规模。其他部队则不是很顺利,要么推迟出发,要么在路上同东罗马帝国的警备部队发生了冲突。

距离最近的波埃蒙多最晚出发,他避开了都拉斯的警备部队,在希腊境内有所劫掠,好在波埃蒙多的部队没有杀人。之后他们顺利抵达了君士坦丁堡。

终于,教皇于公元1095年11月在克勒芒提出十字军东征的计划,到1097年春季完成了君士坦丁堡的全军大集结。西欧的十字军终于踏上了夺回耶路撒冷、收复圣地目标的道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