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戰時期,上海成爲孤島,富有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的梅蘭芳“蓄鬚明志”,拒絕爲日僞演戲,梅家的生活也發生了困難,福芝芳沒有任何怨言。許多和梅家有過交往的人都知道,在梅蘭芳的京劇表演藝術中,福芝芳堪稱是一位知音和賢內助,一位知書達禮、聰明勤奮的不凡女性。

由於梅蘭芳成名很早,不瞭解內情的人,猜想他的夫人福芝芳一定是位珠光寶氣、雍容華貴、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闊太太。這其實是一種錯覺。許多和梅家有過交往的人都知道,在梅蘭芳的京劇表演藝術中,福芝芳堪稱是一位知音和賢內助,一位知書達禮、聰明勤奮的不凡女性。

01出身貧寒 志存高遠

1905年3月,福芝芳出生在一個貧苦的滿族家庭。父親的過早去世,使她和母親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寡母。她們唯一的生活來源,是靠母親削牙籤換得幾個錢度日。

福芝芳的母親福蘇思是個樂觀豁達的人,她貧窮卻不平庸。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里,她卻立志讓女兒上學讀書。

苦難中的福芝芳轉眼間出落成了一個非常美麗的少女。不知從哪天起,她迷上了京劇,隨即央求母親要去學戲。

在上世紀初,女子學戲不僅鳳毛鱗角,而且還讓人瞧不起。但經不住女兒的軟纏硬磨,母女倆達成了“君子協定”,先把功課學好,然後再去學戲。

福芝芳遵從母命,用功讀書,認真學戲。她第一次上臺演戲,就以俊美的扮相、亮麗的嗓音和優美的身段引起了一片叫好聲。

她當然沒有想到,她在圓了京劇夢的同時,還爲自己帶來了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京劇藝術成爲她與梅蘭芳相識、相知到結爲秦晉之好的鵲橋。

姻緣起於1920年的一次堂會。在那次會堂中,開場的《思凡》和壓軸戲《武家坡》由梅蘭芳先生主演。福芝芳則在兩出戏中間演唱《戰蒲關》。

初次接觸,梅蘭芳對福芝芳有了很好的印象。以後隨着同臺演出機會的增多,福芝芳的直爽、好學及對藝術的追求和敬業精神,梅蘭芳都看在眼裏,他從心底深深喜愛上了這個小同行。

梅蘭芳一次次派人向福家求婚,一片癡情打動了福蘇思,她同意將女兒嫁給梅蘭芳。

02告別舞臺 相夫教子

在和梅蘭芳結婚前夕,福芝芳演出了最後一場戲《祭塔》。聲情並茂的表演,足足40分鐘的唱段,顯示了她紮實的功底。她在全場的喝彩聲中告別了舞臺,那一年,她才17歲。

婚後的福芝芳,一心扶助梅蘭芳的事業。不論梅蘭芳到何地演出,她總是不辭辛苦地相伴相隨,並且親臨後臺,根據劇中人物的要求,幫助挑選頭飾,使演出效果更完美。

在演出服裝上,她也花費了很多心血。每出戏上演之前,她都親自到北京前門著名的瑞蚨祥綢布店挑選各種各樣的料子,顏色搭配既符合劇情要求,又講究美觀。

梅蘭芳在排演《洛神》時,身披的那件粉紅色玻璃紗和所穿服裝的顏色,都採納了福芝芳的意見。精彩的服飾,配以梅蘭芳爐火純青的演技,兩者相得益彰,一個美麗飄逸的洛神呈現在廣大觀衆面前。

《天女散花》中飄帶顏色的搭配,也出自福芝芳之手。在梅蘭芳排演向國慶10週年獻禮劇目《穆桂英掛帥》時,福芝芳又爲他設計了中年穆桂英的裝扮,成爲這齣劇目的幕後英雄。

喜歡讀書是福芝芳一生都不曾放棄的愛好。梅蘭芳在北京無量大人衚衕居住時,曾有一間“輟玉軒”書房,福芝芳常在這裏陪伴梅蘭芳作畫看書,修改整理劇本。

她喜歡讀一些古文、古典小說和世界名著,如《古文觀止》《今古奇觀》《醒世恆言》《拍案驚奇》《儒林外史》《茶花女》《復活》等。

讀書豐富了她的學識,培養了她的氣質,她常常用一些名言警句教育後代,令人不得不佩服她淵博的學問。

03優良家風 世代相傳

福芝芳不嬌慣兒女。她的長子梅葆琛和長媳林映霞結婚時,她沒有送長媳任何禮物,就是另外兩個兒媳也沒有送過。她和梅蘭芳都希望每個子女獨立生活,自己的前程靠自己去闖蕩,誰也不能指望家庭“包辦”。

長媳林映霞生下長子後,梅蘭芳讓他們請個保姆照料孩子。除了第一個月的保姆費由公公代交外,以後都是林映霞自己支付這筆費用及牛奶費。有時林映霞下班晚,收奶費人員來了後,福芝芳代交,事後,林映霞又如數把錢還給婆婆。

過年過節,梅家從來沒有給孩子壓歲錢的習慣。三年困難時期,梅家同樣艱苦度日。每次喫飯,福芝芳給孫子、孫女分菜,給每人夾一塊肉,孩子們往往把肉埋在飯底下,喫完飯再解解饞。喫蘋果時,也是奶奶給發,一人一個。

福芝芳自己同樣過着十分儉樸的生活。抗戰時期,上海成爲孤島,富有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的梅蘭芳“蓄鬚明志”,拒絕爲日僞演戲,梅家的生活也發生了困難,福芝芳沒有任何怨言。

她遵照梅蘭芳的意見,把北京一處舊居連同傢俱、古玩字畫一起賣掉,勉強度日。

生活的拮据,加上福芝芳時時要爲梅蘭芳的安全擔心,她患了嚴重的面頰神經抽搐症。每次抽搐,先緊閉雙眼,口角斜吊不能說話,時間長約十幾分鍾。每當她發病時,孩子們在旁邊也是束手無策。這種痛苦的疾病,終身未治癒。

解放後,生活條件安定了,福芝芳依然粗茶淡飯。在衣着方面,她喜歡穿肥大的中式褲子、老式棉鞋。

福芝芳對自己、對家人這樣“苛刻”,對親朋好友的接濟和幫助,則是傾其所有。

梅家十分好客,常常是賓朋滿座。客人來了,必留下喫飯,而且梅家的孩子總是等客人走了才能喫飯。

福芝芳心地非常善良,有一位老京劇演員去世,她親自安排人幫助買棺材安葬,感動得死者家屬含淚說,我們一家人永遠忘不了梅奶奶的恩情。

特殊時期,她自己受衝擊,也仍然記掛着親友。她曾在最困難的歲月裏,把馬連良的夫人接到家中居住達3年之久。她說:“一筆寫不出兩個唱戲的。”

1976年唐山大地震發生後,福芝芳馬上想到了曾做過梅蘭芳祕書的許姬傳,她讓他住到了自己的家中。

寫在最後:

1980年1月29日,75歲的福芝芳因患腦中風辭世,安葬於香山梅蘭芳之墓。

福芝芳去世沒有給後人留下什麼錢財,她留下的是梅家引以自豪的良好家風和人們不盡的思念。在她的靈堂裏,擺滿了輓聯和花圈,其中,許姬傳祕書的輓聯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相夫教子,嫉惡如仇,歷經滄桑經浩劫;

仗義疏財,熱腸古道,照人肝膽見襟懷。

人們常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位偉大的女人,享譽海內外的京劇大師梅蘭芳也不例外。而福芝芳用自己的一生,成就了梅蘭芳的光彩人生,贏得了後人的稱讚和尊重,也證明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鑑古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