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親子之間的溝通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千萬不能“雙標”,父母這樣做,卻要求孩子那樣做,其結果只會引起孩子的不滿。特別是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父母不負責任的態度,會讓孩子覺得家長根本不重視自己的想法。

文章,版權歸本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親子之間的溝通不僅僅是簡單的大人與小孩之間的對話,溝通是一門藝術,要講究方法和技巧。有效的溝通是親子情感的粘合劑,能夠促進親子之間的關係和諧發展。無效的溝通則會破壞親子之間的感情,讓雙方的心背道而馳。

週末,瑤瑤想讓母親帶他去水上公園。媽媽說你做完暑假作業後,我會帶你去那兒。瑤瑤扁着嘴說:“那不遠!”媽媽瞪着她說:“如果你早點完成作業,你就不能早點去了。瑤瑤低聲說:“隔壁的母親昨天帶她去玩了,她的暑假作業還沒做完。”。她媽媽爲什麼要帶走她?”當他母親聽到火的聲音時,她對瑤瑤喊道:“你怎麼能和那些壞的相比呢?她還沒做完是她的事。如果你還沒說完,我就不帶你去了!”瑤瑤只能眼含熱淚地聽到,然後默默地走進房間。

在面對孩子的學習方面的事情時,大部分家長好像沒有講究什麼溝通技巧,多數人都會直接採用下命令的方式或者強制性的措施逼迫孩子服從。孩子雖小,但也是有自尊心的,雖然家長的強勢態度,能夠令他們暫時服從,但是孩子的心裏是不服氣的,這會爲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行爲埋下伏筆。所以溝通也分有效和無效的,父母要仔細區分。

一、無效溝通和有效溝通的區別

有效的溝通才能讓孩子真正聽進去。

有效的溝通能夠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讓溝通的事情能夠得到積極的進展。

比如媽媽想讓孩子去睡覺,可以採用溫和的語言提醒孩間不早了,到了該睡覺的時間了,然後自己率先開始行動起來。這樣孩子會覺得確實該睡覺了,也跟着開始行動起來。

無效的溝通往往見不到效果甚至讓雙方關係變得惡劣。

還是用媽媽讓孩子睡覺來打比方,如媽語氣惡劣的對孩子說:“還不睡覺!也不看看幾點了,每天睡個覺都要人三請四請的,總是不讓人省心!”然後自己去忙別的事情,並沒有打算要睡覺。這時候孩子看到媽媽的行爲會不會暗暗地想:“你自己不也沒打算睡覺嗎?就知道說我。”

親子之間的溝通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千萬不能“雙標”,父母這樣做,卻要求孩子那樣做,其結果只會引起孩子的不滿。

有效的溝通會讓孩子心服口服,心情愉悅,對孩子能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無效的溝通則會激發孩子的不滿情緒,往往會使雙方都不愉快,從而導致溝通失敗。

二、家長如何增強溝通有效性

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

溝通的首要原則就是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不能用家長的威嚴去壓迫孩子,強制孩子服從。而是要秉持公正平和的態度,與孩子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的身心獲得健康的發展。

尊重孩子的想法。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要多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因爲孩子的意見與自己不同,就對孩子發火或者否定孩子的想法。

孩子作爲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人格,不可能一直對父母言聽計從。

溝通就是要“求同存異”,雙方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最終目的是尋求一個能令雙方都滿意的結果。所以父母允許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纔是有效的溝通。

多運用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

孩子還小,心智還不夠成熟,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要多運用同理心,弄明白孩子的語言和行爲動機。遇事儘量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對孩子多一些包容和耐心。

父母想要與孩子達成有效的溝通,就要掌握語言的藝術。讓溝通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對孩子採用溫和的語言,尊重孩子的想法,使溝通的結果讓雙方都滿意。

三、親子溝通中的四個雷區別誤踩

不接受反駁和質疑

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切忌讓溝通變成自己的“一言堂”,不接受孩子的反駁和質疑。溝通是雙向的,父母對孩子單方面的下命令,算不上溝通。

態度在上

記得有一位教育專家說過,父母在與孩子交談的時候,最好蹲下來,保持與孩子平等的高度,不要總是讓孩子昂起頭仰望你。父母與孩子溝通,就是要放低姿態,孩子才願意敞開心扉與你暢談。

說教和埋怨不可取

姍姍的媽媽爲了培養她的藝術細胞,從姍姍4歲起,就給她報了鋼琴班,但是姍姍並不喜歡練鋼琴,在別人看來,彈鋼琴是一件非常高雅美妙的事情,而姍姍卻覺得練曲的時候枯燥乏味。每次姍姍不想練琴的時候,媽媽就在一旁數落:“你這個沒良心的東西,媽媽節衣縮食省下來的錢給你學鋼琴,你還這麼不努力,白白浪費我的一片苦心,別的孩子想要這樣的機會要不來,而你卻不珍惜....”

每次聽媽媽這樣說,姍姍都會感到一陣內疚,但是心裏卻更加抗拒學琴,她很想對媽媽說:“您不用勉強讓自己這麼辛苦,我其實一點也不想學琴。”可是她又不敢把這些話說給媽媽聽。

父母的說教和埋怨,只會讓孩子的心離自己越來越遠。有時候孩子並不是不明白父母的苦心,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父母過於逼迫,反而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讓雙方都感覺痛苦。

面對孩子的問題敷衍了事

面對孩子的事情,父母都應該慎重對待,不可敷衍了事。特別是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父母不負責任的態度,會讓孩子覺得家長根本不重視自己的想法。自己說了也沒意思,還不如不說。

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切忌踩碰以上的溝通雷區,避免讓平和的溝通現場變得充滿“火藥味”。父母多修煉溝通的技巧,才能構建良性的溝通環境。

親子之間想要建立良好的溝通,父母需要拿出自己的真情實意,認真對待孩子說話的內容,拋開作爲家長的威嚴,與孩子展開平等的對話,這樣孩子才能由衷的接納父母,讓溝通有效的進行。

今日互動:“你是怎樣與孩子溝通的?你對親子之間有效的溝通有哪些看法?”歡迎留言互動。

————————————

,帶着我的三歲寶寶一路成長一路分享。

每日分享育兒知識,和我一起做個好媽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