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问道,绥化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上进行了哪些积极探索,在推进脱贫攻坚方面有哪些重大举措。5月25日,黑龙江代表团在驻地以视频形式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主题为“当好粮食安全‘压舱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参加全国两会的我省人大代表们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脱贫攻坚等媒体关注问题答记者问。

5月25日,黑龙江代表团在驻地以视频形式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主题为“当好粮食安全‘压舱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参加全国两会的我省人大代表们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脱贫攻坚等媒体关注问题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

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正在向农业强省转变,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这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据了解,去年招商中绥化市绘制了玉米产业链图谱,还把按斤卖的大苞米,变身鲜食玉米按穗卖到南方。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问道,绥化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上进行了哪些积极探索,在推进脱贫攻坚方面有哪些重大举措?

针对记者提问,张子林回答说,绥化市在结构调整上主要采取四项措施。

一是往高产农业上调。今年绥化市高产高效玉米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170万亩,可纯增粮食12亿斤,增长5%。

二是往产业链农业上调。绘制玉米、水稻、大豆、生猪、秸秆产业链图谱、供应链家谱,按图索骥,靠谱招商,稳定了农业产业链、供应链。

三是往特色农业上调。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鲜食玉米由三年前的20万亩发展到今年的100万亩、25亿穗。农民每卖一穗鲜食玉米纯效益达到3毛,是籽粒玉米的1.5倍。

四是往品牌农业上调。寒地黑土、庆安大米、海伦大豆进入全国区域农业品牌十强,鲜食玉米、小米等很多产品获得地理标志认证,实现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

目前绥化脱贫攻坚已经取得重大成效。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15.8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0.15%,剩下的6258名贫困人口正进行最后“攻坚”,今年必保脱贫。

绥化市按照“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这个路子走。去年,全市脱贫户人均纯收入9615元,今年有望突破万元。

张子林表示,既要做好土地的文章,又要做好离开土地的文章。就是要引导有种地能力的贫困户把地种好。离开土地的农民实现增收。目前绥化有70多万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年增收超过200亿,月平均工资达到3000元。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情况下,通过包专机、发专列,已定点向省外输送贫困劳动力4.4万人,增收5.2亿元。

既要做好农业文章,又要做好非农文章。通过科技力量、创新经营机制、推进与阿里和中粮合作、使用村淘和村播电商平台、举办鲜食玉米节活动等,给贫困户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