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上提到的君王有昭僖侯、赵文王及魏武侯,以《史记》中的资料来看,这几位君王和庄子生卒年正好有重叠之时,从时间上来看是相符的。关于庄子的籍贯,《史记》中提到他为蒙人,“蒙”到底在那里。

大家好,我们的信爷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历代以来对于庄子的生平有许多说法,但因为缺少可靠的史料支持,他的生平显得扑朔迷离;在他留下的著作中,也未曾给予后人明确的答案,只能从后人的记载及讨论中做推敲及归纳。

以史书的记载来看,首推司马迁的《史记》,最为后人所尊崇,故引《史记》写的内容做讨论。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云:“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

《史记》中的这段话,用简短的几百个字,说出了庄子的姓名、籍贯及时代,另外对于庄子的志向也大概提及。庄子著书十万余字,思想则传承老子,生活上虽然穷困,但因为个性率真,不愿意在复杂的红尘中随波逐流,故“终身不仕,以快吾志”。


太史公在此明白地指出庄子名周,可称他“庄周”。关于庄子的姓名,在《庄子》书中亦曾出现:

《齐物论》云:“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山木》云:“庄周游于雕陵之樊……”

《外物》云:“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由以上得知,庄子本人对于姓名也曾提及多次。除《史记》外,其它如《释文》、《汉书》与《吕氏春秋》,皆谓庄子名周。因此,庄子,姓庄,名周,应无异议。


关于庄子的籍贯,《史记》中提到他为蒙人,“蒙”到底在那里?蒙称蒙泽,也叫蒙县,不论是地理位置或区域名称,史料中所谓的蒙地,皆是因为时代变迁而名称不一而已。

另外,庄子到底是属于宋国?还是属于梁国?也有许多讨论。蒙地本是属于宋国。庄子出生时,蒙地还在宋的版图之内,但庄子去世后,宋地便被齐、魏、楚瓜分了。

庄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变动大,战争不断。在宋没有灭亡前,当然可以称庄子为宋人;在宋灭亡、被齐魏楚瓜分、属于魏国后,称其为魏人、梁人或楚人,也是没什么好争执的。之所以人们会有不同的说法,都是因为当时宋国处于四方战争之地、国家名称时常更易所造成的。总而言之,庄周是河南省附近的人,是可以确定的。


庄子的生卒年,许多书本中的记载也不同。综合许多学者的说法及考定,庄子生卒年代约在前390至前270之间,正是东周的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是历史上秦统一中国前的一段时期。那么,战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史记》中,定战国的开始于前475年。此文中提到,秦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因害怕各国对他的讥讽而焚烧天下之书,不让非议当世的记述留存后世,落下任何骂名及指责,于是实施“焚书令”,将战国各国史籍付之一炬,只有《秦记》保存下来。司马迁遂采纳《秦记》所载,定战国以前475年为开始,亦正是周元王元年。


而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则定战国的开始于前403年,就是以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三家分晋”一事代表周礼崩坏,群雄竞逐,战国时期以战力争权的风貌正式确立,于是定战国始于前403年。

对于战国结束的时间,各家说法较无争议,应是秦王政二十六年,也就是秦王统一中国为止。参照《史记》及《资治通鉴》的说法,不论战国时期是始于前475年,还是前403年,一直到前221年终止,这段时间都存在着一位伟大思想家——庄子。庄子一生,可谓是经历了战乱频仍的战国时期。

另外,在《庄子》书中也写到了几位和他接触过的君王。

《让王》云:“韩魏相与争侵地……”

《说剑》云:“昔赵文王喜剑……”

《列御寇》云:“宋人有曹商者……”

《徐无鬼》云:“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

以上提到的君王有昭僖侯、赵文王及魏武侯,以《史记》中的资料来看,这几位君王和庄子生卒年正好有重叠之时,从时间上来看是相符的。《史记》也提到:“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楚威王闻庄周贤……”三位君王也正在庄子生卒年之间。


司马迁之《史记》,为流传千年之名著。太史公在《报任少卿书》中曾说:“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成一家之言。”可见他写史及考察之用心,由此当作佐证应属真实。

再来,在《庄子》书中时常出现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物。如在《人间世》中提到:“叶公子高将使于齐”,叶公子高为楚庄王之玄孙尹成子,封于叶,故称叶公;另一篇著名的寓言故事“螳臂当车”,提到了颜阖及蘧伯玉,这二位都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名士;《胠箧》中也提到田成子,即田常,此时为春秋末期。

其它如公孙龙、杨朱、墨翟等诸子在书中也曾出现。因为庄子身处战国时代,当然对于活跃于近代或当代的人必有所闻,于是以春秋战国时代这些名人为例子,书写下有关于他们的故事,尤其以名家代表人物“惠施”最令人印象深刻。


惠施是庄子书中重要的人物之一,我们发现庄子时常与惠施辩论事理,庄子也在许多篇目中提及惠施。可见庄子和惠施交游甚繁。

在他们的对话中,二人有许多精彩的辩论。如惠子以无用之大瓜讽刺庄子,庄子便以惠子拘于有用无用反驳;二人的濠梁之辩流传至今;庄子还在惠施去世后,兴起浓烈“痛失知音”之感。

由此得知庄惠年事可能相当,时代必是重叠的。议论虽有所差异,但二人的思想有一定的关联性,才会产生这些精彩的辩论对话。能够确定的是——庄子与惠施为同一时代,皆为战国时期。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