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雨欣侃蓝领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东汉末年,封建制度政治黑暗,时局动荡不安,内有外戚宦官明争暗斗,外有少数民族入侵华夏,百姓深受压迫,最终爆发各地叛乱,以黄巾大起义为代表。
黄巾起义发生于中平元年(184年),一直到中平六年(189年)董卓之乱之前,全国各地到处爆发起义,之所以东汉政权没有像大秦和新莽一样,在起义的洪流下一败涂地,就是因为有以皇甫嵩为代表的一批人物,成功镇压起义并短暂维持着东汉的政权。皇甫嵩在镇压各地起义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平元年(184年)到中平六年(189年),东汉王朝比较大的军事活动都有皇甫嵩的身影,成功镇压起义军的同时也获得了非常高的声望,当时更是有人评价皇甫嵩说:“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
董卓之乱
黄巾之乱
黄巾起义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全国,起义军主力主要集结在冀州、颖川、南阳三地。朝廷派皇甫嵩、朱儁镇压颖川黄巾,卢植镇压冀州。皇甫嵩于长社大破颖川黄巾,成功镇压起义。
就在此时,卢植因被诬撤职,董卓代替但无战功,朝廷派遣皇甫嵩北伐镇压冀州黄巾,在广宗击败张梁,在下曲阳击杀张宝,成为镇压黄巾起义首功之臣。
凉州之乱
黄巾之乱当年冬天,凉州地区爆发战争,这次巨大的羌胡起兵也成为凉州地区成为汉末经常爆发战争的开端。朝廷派遣皇甫嵩讨伐起义军,董卓为皇甫嵩的副手,两人第一次合作。后来因皇甫嵩收到朝中宦官的诬陷被免官。
中平五年(188年),朝廷再次派遣皇甫嵩、董卓西征凉州王国军,这也是两者第二次合作。来年汉军成功击败王国军,然而交战期间,皇甫嵩、董卓两人因战略意见不同而产生矛盾。战后朝廷担心董卓拥兵不臣之心,便寄希望皇甫嵩能限制董卓。
然而随后的东汉政权归到董卓手上,皇甫嵩虽然声望上高于董卓,实际上手中没有兵权。何况皇帝被董卓挟持,皇甫嵩也没有反抗董卓的力量和胆量。董卓因旧情没有杀掉皇甫嵩,只是一直在朝中做官,没有实权。
董卓死后,有人建议王允任命皇甫嵩统领董卓旧部,王允没有采纳,反而坚持强力镇压,最终身死族灭。皇甫嵩再也没有机会进去权力中枢,寿终正寝。
失败之谜
同样是朝廷倚重的将军,为什么皇甫嵩在和董卓的争斗中最终失败,成为了皇甫嵩其人最大的谜团。大多数人认为皇甫嵩没有胆量与董卓斗争,文人迂腐气太严重,才导致失败,但这个说法恐怕未必正确。皇甫嵩父亲、叔父都是将门世家,他也是率领军队镇压黄巾军、出奇兵大胜王国军、声望极高的将军,曾因屡次得罪当权宦官,而被罢免,不畏权贵、不惧怨恨,他没有胆量,谁有胆量?
所以说皇甫嵩不敢斗争的说法不属实。实际上皇甫嵩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皇甫嵩忠君思想和自身坦荡的性格使然以及董卓有着远超皇甫嵩的政治敏感度和手段。
皇甫嵩得罪中常侍而屡次被罢免;而董卓屡次兵败获罪,还是可以东山再起,最后成为一方诸侯,说明董卓有些讨好中央权力中枢的手段,而皇甫嵩并不会如此。中平二年(185年),皇甫嵩被中央撤销凉州军统帅职务,但是副手董卓却没事。董卓成为地方割据势力,拒绝朝廷任命,而是屯兵河东观望。董卓知道军事水平不如皇甫嵩,还敢于违抗君命,说明董卓已经意识到,即使皇甫嵩在朝,朝廷没有足够的力量征讨自己
史书还有很多记载可以说明上述的观点,因此说,皇甫嵩不是不敢与董卓斗争,而是不能。
皇甫嵩其人可以说是汉末名将,他平定黄巾,力战外族,为大汉王朝建立了不世功勋,而皇甫嵩绝不擅权对抗董卓,坚持自己内心的道义,更是让后世称赞。
他活着的时候,代表汉末理想者和道义者的传奇,而他死后,汉末的梦想就真正结束了。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