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如果我的顏良和文丑其中一個人在這裏,也不會讓華雄這小子如此的狂妄!”

劉備:“盟主請稍安勿躁,待本皇叔親自去會一會華雄!”

袁紹:“如果劉皇叔能夠親自出陣,必不會辱沒了皇室的威嚴!來呀,取酒來爲皇叔壯行!”

劉備:“不必,我喝多了夠嗆能幹過華雄,還是等我回來再喝吧。”

關羽:“大哥,你這兩下子行嗎?你要讓華雄弄死了,以後我和飛兒和誰混啊?”

劉備:“二弟放心!”“三弟,借你的長矛一用!”劉備說完,提起張飛的丈八蛇矛點鋼槍便出了中軍大帳,飛身上馬直奔兩軍陣前而去。

如果把溫酒斬華雄的人物換成劉備,或許前面就應該有這些對話了吧。不過,就算是真的讓劉備去戰華雄,也總要靠點譜,那就讓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如果實打實的單挑,劉備會怎樣。答案是“會死”,並且很快。

爲什麼會這樣說,首先講華雄的實力,華雄先是斬了鮑忠,殺了祖茂,擊退了孫堅,隨後又斬了俞涉,殺了潘鳳,並且在除掉以上四員武將的時候,華雄根本就沒有感覺到一點的喫力,所以,以劉備的真實斤兩而言,如果他出去單挑華雄,必定會是速敗或速亡的結果無疑。不過在此篇開始的時候我們已經通過對話部分表明,劉備出去之前是借走了張飛的長矛,那麼這把長矛如果拿在劉備手裏又有什麼意義呢?那就要從劉備的武力技術特點做一個較爲合理的分析了。

劉備使用的是什麼?是雙股劍。筆者在之前的篇章中有過對於雙股劍的描述,雙股劍必是單劍,絕對不是雙劍。爲什麼?因爲如果把雙股劍的雙字變成一個量詞,那麼此劍的全名就應該是股劍,股劍是什麼東西?像屁股一樣的劍嗎?顯然是不合理的,所以這個雙字一定不是代表寶劍的數量,而此劍的真實名字應該是雙股。雙股劍的正確解釋,就是把打造兩把寶劍的材料合併打造成了一把,這樣才說得通。

劉備在與關張兄弟二人出征三國亂世之前,各自都打造了應手的兵器,而劉備的兵器顯然選擇的不對,也無法發揮劉備的自身優勢。劉備的特點是什麼?耳朵大就不說了,因爲耳朵大和打仗想扯上關係太費勁了。他的特點是手長過膝,正常人的手臂只能過胯,這就說明劉備的手臂要比正常人長出一尺左右。這樣的一個人如果使用寶劍,就會非常的喫虧,因爲寶劍的招式並不是只有刺,並且刺的威力也大不過槍和矛,因爲槍和矛是雙手用力,寶是單手,而寶劍更多的是像朴刀一樣的劈砍,在這種情況下,劉備的優勢就完全沒有了,由於手臂過長,那麼劍鋒行走的距離就會比正常使用寶劍的人遠,距離變遠就導致了時間變久,這也就是劉備爲什麼和關張同時出道,卻始終在鬥將方面沒有什麼作爲的原因。

如果讓劉備用張飛的兵器就不一樣了,在張飛手上別人看是丈八蛇矛,到了劉備手上顯然就是一把兩丈蛇矛(漢尺短,僅有二十一到二十三公分這樣)。如果劉備使用這樣的兵器作戰,既然傷不了對方,至少可以用來控局。只要劉備舉着長矛對準敵將,敵將就夠不着劉備,對手如果想把長矛擊飛,劉備就收回來,等對手的兵器擊空,再二次刺出對準敵將。試想,敵將拿着一丈長的兵器,就算有天大的本事能傷到兩丈以外的劉備嗎?只要劉備保證不讓華雄的大刀架開長矛,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當然,想要取勝只怕也困難點。如果這個觀點成立,那麼劉備戰華雄的結果似乎可以這樣總結。

報事的兵丁:“稟盟主,劉皇叔與華雄對峙整整一天,華雄始終無法近身,所以兩個人戰了個平手,此時的華雄已經主動退軍了。”

袁紹:“早知如此,何必勞師動衆齊聚十八路諸侯,就算是呂布來此,有劉皇叔一人也足矣退敵了。那爲何劉皇叔還不回來?”

報事的兵丁:“劉皇叔雙手託舉着長矛整整一天,現在雙臂僵硬,已經放不下來了。現在有人護送劉皇叔去醫館醫治。”

袁紹:“傳令,三軍喫喝玩樂起來,有劉皇叔在此,不用顏良和文丑,吾亦不懼華雄!”

溫酒斬華雄的一幕,如果把關羽換成劉備,結果會不會變得很喜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