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前线客户端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体现出人民民主的真谛,在近年来悄然兴起,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为此,党中央因势利导,通过印发具有指导作用的纲领性文件和党的重要会议等形式,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渠道进行了全景式的顶层设计,从而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径健康发展,凸显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时代要求。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民主观念和参与意识也得到了显著增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内生性民主方式,在处理日常矛盾和利益纠纷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取得了众所满意的实际效果。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办事多商量,不仅能够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疑难和困惑,也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同周期性的选举民主相比,协商民主更能实现直接参与,更能表达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这是纯粹的投票或选举所难以比拟的。特别是基于我国历史久远和习以为常的协商传统,协商民主更容易被人们所认同所接受所践行。“协商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协商通俗地说就是商量,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商量着来。“每有大事,必相咨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日益多样化,人们在处理具体的利益分歧和矛盾纠纷时,纷纷运用中华民族的协商传统,探寻大家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画出大家共同需要的最大同心圆,从而使问题得到较为圆满的解决。

随着人们对协商民主的广泛运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范围和某个领域,而是在诸多领域都有相应的表现形式。既有开启于协商建国时期的人民政协协商,也有时间更为久远的政党协商。随着立法听证和电视问政等公民协商议事现象的涌现,协商民主也进入了人大和政府的工作视域,逐渐形成了人大协商和政府协商的协商民主。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为代表的各人民团体,在协商民主的大潮中也充分利用自身特有的显著优势,搭建起了人民团体协商民主的重要平台。对于大多数生活和工作在基层的人们来说,协商民主更是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灵丹妙药。在关系复杂的城乡社区,也出现了社区协商民主的便利通道;在潜力无限的广大乡村,随着新农村建设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还出现了乡村协商民主的生动图景。近年来,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作为现代社会多元治理的重要主体也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协商民主活动,对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现代社会治理起到了不同凡响的良好功效。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已经在客观上形成了由多领域、多渠道协商共同组成的协商民主体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既不限于传统领域的人民政协协商,又不限于改革开放之初的社会协商对话,也不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某个领域的协商沟通,而是在客观上构成了由表现在诸多领域并通过诸多协商民主渠道运行的协商民主体系。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康发展,就要根据我们党关于协商民主建设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国新时代各领域协商民主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推进路径。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得到协同发展。

作者:郭红军,贵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梁齐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