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代善的地位和兩紅旗(正紅和鑲紅)的支持,豪格以爲大局已定,隨即便故作推辭表示謙恭,等待大臣們的勸進,並且還說:“我福少德薄,非所堪當”。代善此話說得十分明瞭,首先來說,它對睿親王多爾袞的實力是認同的,並且如果多爾袞即位的話,他也會表示贊同。

大家好,我們的杯子破碎之風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所以這也解決了我們上面的第一個問題——多爾袞擁立順治爲帝,並非是孝莊下嫁的原因所致,而是出於對政治、權力的綜合考慮。當然了,我們也不否認,孝莊和多爾袞的特殊關係也確實對順治的皇權地位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前言
想要搞清楚這一點,我們就得先來看一下孝莊下嫁是怎麼回事!
孝莊下嫁之謎
孝莊下嫁,不僅成功地遏制住了多爾袞篡位的野心,穩定了順治的皇位,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爲滿洲的統一大業起到促進作用。
此外,還有一點也值得我們注意,如果說是因爲孝莊下嫁後,多爾袞才擁立順治的,那麼很顯然就說不過去了,因爲在福臨被擁立爲皇帝之前,最佳選手是多爾袞和豪格,根本沒有福臨什麼事。而滿朝文武大臣也不會想到最後會是福臨繼位。
多爾袞擁立福臨的原因
在皇太極去世後,皇權的歸屬成了大清帝國的首要問題。最初的時候,索尼與鄂拜進入到殿內,首先發言,聲稱要立太宗的皇子。但多爾袞卻命令他們暫且退下。阿濟格、多鐸便勸多爾袞繼承皇位,但多爾袞猶豫未允。
看到多爾袞沒有發聲,多鐸便毛遂自薦說:“若不允,當立我,我名在太祖遺詔”。但多爾袞不同意,並說:“肅親王(豪格)亦有名,不獨王也”。隨後,代善提出:“豪格爲帝之長子,當承大統”。
以代善的地位和兩紅旗(正紅和鑲紅)的支持,豪格以爲大局已定,隨即便故作推辭表示謙恭,等待大臣們的勸進,並且還說:“我福少德薄,非所堪當”。豪格說完之後,隨即便假裝離去,等待大臣們商定之後,前來請他繼位。但結果並沒有像他所想的那樣美好。
等到豪格離去之後,多鐸又提出:“不立我,當立禮親王(代善)。”但代善卻說:“吾以帝兄,常時朝政老不預知,何可參與此議乎!”隨即又說道:“睿親王若允,我國之福,否則當立皇子,我老矣,能當此位耶?”
代善此話說得十分明瞭,首先來說,它對睿親王多爾袞的實力是認同的,並且如果多爾袞即位的話,他也會表示贊同。但如果多爾袞不肯即位的話,那麼就應該在皇太極的兒子們之間選擇一個可堪當此大任的人出來。當然了,代善此言,其意也是偏向於選立皇子。不過即便代善將此話說得如此透徹,但衆人還是爭論不休,難以達成一致。
再者來說,如果滿洲貴族內部一旦火拼起來,那麼勝負就很難預料,就算是多爾袞僥倖戰勝,但滿洲將士也必將大量死於內戰之中,八旗勁旅也必然會元氣大傷。而這也就意味着,十幾年來拼死廝殺爭取到的即將進軍中原的有利局面,便會徹底喪失,無疑這樣的損失對於多爾袞來說確實是太大了。
但如果屈服於黃旗大臣的壓力,立豪格爲帝的話,那麼自己多年以來夢寐以求地要奪回被皇兄搶走的君汗之位,就毀於一旦了。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兩全其美,既不會引起滿洲貴族內部火拼,也不會影響掌權的利益呢?
多爾袞立即宣佈:“黃旗大臣的建議,是正確的,肅親王(豪格)既然退讓,無繼承大統之意,那就立先帝之子福臨。不過他年齡還小,八旗將士,吾與右真王(鄭親王濟爾哈朗)分掌其半,左右輔政,等待幼君年長之後,當即歸政。”
朝堂上衆人皆贊同睿親王多爾袞選立福臨爲帝的建議。
總結
參考文獻:
1. 《清史稿》
2. 王思治—《清代皇位繼承製度嬗變與滿洲貴族間的矛盾》
3. 周遠廉—《順治帝傳》
4. 《清世祖實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