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看過《怒晴湘西》的人都會去追《龍嶺迷窟》,反之,凡是看了後者沒看前者的人也會追回去看前者。

昕玥正是後面這種情況。

因爲這兩部劇原著出自同一個作家(天下霸唱),且由同一個導演(費振翔)執導,還有兩位主要演員(潘粵明和高偉光)參與演出。

就像由同一個廚師,用同一個農場生產的食材,做出兩桌一樣又不一樣的飯菜。

那麼,到底哪一桌更好喫呢?

豆瓣評分似乎給出了答案,《怒晴》7.2分,《龍嶺》8.3分。

這1.1分之差到底出在誰的身上了,是這邊鹽多了還是那邊糖少了?

有人說,潘粵明在兩部劇的演繹表現多少有影響。

因爲擁有潘粵明面孔的陳玉樓不甚討人喜歡,但同樣是這張面孔的胡八一卻讓人滿意。

話說,兩者到底有什麼不同?陳玉樓

《怒晴湘西》開篇的時候,一羣衣衫襤褸的難民在城樓下面瘋狂地哄搶食物,城樓之上,陳玉樓一身白衣、戴着墨鏡,搖着百摺扇,悠悠地看向人羣,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

這時旁邊一位穿着軍裝,卻全身上下都透着匪氣的猥瑣漢子湊過來說:“沒想到百姓有難,開倉救人竟然是你陳玉樓……你能提供的也有限,不如我們聯盟上山挖墳尋寶,你就可以救更多的人……”

陳玉樓風度翩翩、笑而不語,眼神卻透露出贊同。

就這樣,帶着“無比崇高”的理想,卸嶺的總把頭陳玉樓與軍閥頭子羅老歪“狼狽爲奸”,達成一起上山挖墳盜墓的驚天計劃。

達成計劃以後,陳玉樓就組織了動員大會,然後帶着卸嶺的隊伍夥同軍閥的軍隊浩浩蕩蕩地上山。

陳玉樓這樣的出場給人以錯覺,就是讓人覺得他很厲害,是主心骨似的人物。

但是沒想到,一隻狸貓便讓他露出了原形。

因爲一隻野貓闖入他們借宿的地方咬掉了一具屍體的耳朵,陳玉樓爲了表達自己的道德境界非常高尚,決意投入夜幕中去追回那隻耳朵,以保逝者全屍的尊嚴。

順着野貓,陳玉樓來到一座古墓前,卻發現野貓落入了某種陷阱,突然,一隻從墓碑後面走出來的猙獰野獸把野貓活生生剖開喫掉內臟。

陳玉樓看着手心冒着冷汗,但是他竟然沒走(說明有潛在勇氣使然),待猛獸離開後,悄悄地走到野貓屍體的旁邊去撿回那隻耳朵。

而當他踏入那個地方的時候,他就像那隻野貓那樣陷入昏迷,如果沒有鷓鴣哨的及時出手救助,陳大把頭還沒開工就報銷了這條尊貴的少爺命。

這是他初次顯露“菜”的地方,被一隻小野獸就給打敗了。

而且他還死要面子,輕易不肯認。

在地上昏睡了一夜的陳玉樓第二天狼狽地回到營地中,爲了不毀自己在隊員心目的形象,費煞苦心地編了一個謊言(用口水給自己洗了個臉)。

然而,這只是他菜鳥表現的開始,更大的事是他不顧老當家的反對,堅決要把隊伍拉上山去盜墓,結果,浩浩蕩蕩前去,最後只剩三五個返回。

第一次下洞的時候,遭遇毒蜈蚣的圍攻,折損了好些人。

逃出險境後,鷓鴣哨暫停了進山活動,而絞盡腦汁尋找破解之法,細心地從苗家小孩口裏挖出有用信息,並返回苗寨去查探,最後終於找到了蜈蚣的剋星怒晴雞。

但是陳玉樓卻沒往這邊動腦筋,而是跟豬隊友羅老歪“另闢蹊徑”。

軍隊的人沒日沒夜地挖,最後終於挖到了一個墓門,衆人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刻着字(其實是惡毒的詛咒,相當於鄭重的警告)。

陳玉樓默讀了一遍,眼神閃過一絲猶豫之後,年輕氣盛迅速湧上大腦,就像之前頂撞老父親那樣去反抗所面對的環境。

結果,裏面等待着他們的是一個大陷阱,進去的人幾乎全軍覆沒,就連得力助手的大塊頭崑崙也爲了保護陳玉樓死了。

從假墓地死裏逃生之後,失去了一隻眼睛的羅老歪依然雄心勃勃,初心未改,陳玉樓卻開始動搖了。

他無法承受這種心理負擔,開始打退堂鼓。

這些都算了,也許當他輕易地被觀山太保控制的時候,操着刀紅着眼睛去殺自己的兄弟,特別是殺死善良可愛的花靈的時候,觀衆對他的印象降到了最低處。

面對觀衆對陳玉樓人設的質疑,製作者給出瞭解釋,他們想給觀衆呈現的是一個由心裏簡單向成熟過度的陳玉樓,他需要幼稚、能力不足等等方面的表現。

誠然,潘粵明給了年輕陳玉樓這樣的特質。

胡八一

雖然是同一張臉,但是陳玉樓和胡八一在外形上也是有差別的。

譬如前者穿衣偏向淺色,造型顯年輕,眼睛呈現的內容相對簡單,而後者多穿褐色或深褐色的衣服,臉上的皮膚粗糙黝黑,甚至經常把大眼袋送出鏡頭,而眼神也讓人讀出飽經風霜。

這是符合設定的,因爲胡八一經歷過挺多事,他參過軍打過仗,經歷過殘忍的戰爭場面,感受過慘痛的生離死別。

當然與他個人性格的沉穩也有關係。

所以同是探險,胡八一的表現更讓觀衆們喜歡,因爲他不但身手敏捷,還思慮周全,遇到千鈞一髮的時候還能急中生智、力挽狂瀾。

與需要手下像保姆那樣“呵護”的陳玉樓不同,胡八一才真真正正是隊伍中的主心骨,很多起初不屑一顧或者將信將疑的人,最後都能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如氣焰囂張的馬大膽集團,拿着槍桿子跟在胡八一的後面頤指氣使,但是當進入洞窟之中,遇到種種千奇百怪的危險時,他們都不自覺地向胡靠攏。

在這種氛圍下,胡八一有意無意會透露一種從容自信,潘粵明在眼神上給了充分的肯定。

也說到關於身手的問題,有人說潘粵明太書生氣了,演不出胡八一當兵出身的英挺和剛硬。

但是昕玥卻想說,在胡八一掉下懸崖的那一段,真真被他180的騰空翻轉給震撼了(普通人就算是吊着威壓也不是容易能做到吧)。

除了以上,兩個角色還讓人感受到很大的不同是,陳玉樓偏向幼稚;而胡八一,因爲經歷得多,很多事情看得通透,所以話語和行動之間,每每透露出一種冷幽默。

如陳玉樓明明是遇險幾乎命喪黃泉,可是爲了維護大當家的形象,虛心地編造謊言來給臉上貼金。

胡八一在迷魂階梯走不出去的時候,在衆人鬧哄哄的環境下,依然能保持冷靜的心態,抓住馬大膽的方言來開玩笑:“意大利(方言說是一道走)走吧。”

他總是用半笑不笑的面容望向對方,彷彿是在自嘲又彷彿有一種深藏不露的暗示。

所以,看完《龍嶺》之後,觀衆會在胡八一這個角色中看到性格的不同層次,產生去了解他和欣賞他的極大興趣。

這一點與尾聲時馬大膽即使被警察拿下依然說出“胡八一,敗在你手下我心服口服”是相一致的。

結語

潘粵明在同樣的框架下演兩個不同的人,非常分明地分清兩人的性格和氣質,從某種程度上說,是證明了他表演的功力深厚。

但是觀衆又是感性的,特別是看過原著的人對陳玉樓英雄般睿智又勇猛的印象先入爲主,心中對需要藉助經歷去成長的陳玉樓無法包容,出現了情緒上的牴觸,所以纔出現了評價和評分的巨大懸殊。

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