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不一样的我不一样的欢乐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他出生于黄河流域的龙门。在汉代的龙门是指当今的陕西韩城一带,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在此地开凿山道疏通水患故此得名。司马迁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司马谈就是官拜太史令,从事记录编写国家大事的工作。司马迁在儿童时代就随他父亲前往都城长安,在当时长安城是最繁华的都市,人文荟萃,豪杰辈出,司马迁在这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记录国家大事的工作很琐碎,也很重要,要懂天文历法,也要懂律法规范。司马谈在日常工作中就发现,大汉王朝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杰出人才和历史事迹但无人记录,他不想让这些人和事湮灭在历史中,于是就想写一本史书,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司马迁从小见到了他父亲为了撰写史书而进行大量案头积累,为他树立起人生的榜样。司马迁在青年时代没有积极钻营,而是选择了游历四方,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司马迁的足迹遍布湘江、九江、吴越之地、齐鲁大地,甚至前往战国七雄争霸的古战场搜寻第一手资料。
回到长安后,司马迁被举荐为郎中。郎中是皇帝身边的贴身侍从,汉武帝好大喜功喜欢到处出巡。司马迁趁此机会向西去过甘肃,向东到过泰山,向南去过云南、四川等地。对于古人来讲,能够游历这么多地方,实在太难得了。司马迁3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身患重病。司马迁见到了他父亲的最后一面,病榻上的司马谈反复嘱咐司马迁,不要忘记写史书的大事,完成编纂工作。司马迁继承了他父亲的遗志,继任为太史令。经过几年的准备,司马迁觉得不能仅仅汉朝的历史,应该从上古开始记叙,在他42岁那年,正式开始写《史记》。
到了司马迁49岁的时候,他的撰写史书的工作还未完成,他的人生遭遇了劫难。李广利出兵匈奴,在战役进行中,李广利的部下李陵深入敌后因寡不敌众投降匈奴。消息传来,朝中大臣纷纷批判李陵。司马迁仗义执言,认为李陵虽然投敌但情有可原。司马迁的观点被误解为暗含指责李广利将军,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谣言愈演愈烈,最后传到汉武帝的耳中,便把司马迁关到狱中。由于李广利兵败,汉武帝觉得很没有面子,就把恨意发泄到司马迁的身上。在司马迁入狱的第二年,他遭受了腐刑。
司马迁遭受如此侮辱原想一死了之,不过史书的编纂工作正进行到关键时刻,司马迁只能忍受侮辱,继续完成他父亲的遗志。此后三年,司马迁笔耕不辍,终于在他53岁那年完成了这部史书。这部史书最开始叫《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书内容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写到了汉武帝太初年间这三千年的历史。
司马迁编写《史记》不仅仅是单纯的记录,他还加入了自己的观点与思考,让这部史书闪耀出不朽的光辉。司马迁之后,也有史学家对《史记》进行了校订和注解。南北朝时的裴骃,唐朝的司马贞都进行过此项工作。经过后代史学家完善的《史记》成为写史书的标准体例,从《汉书》到《清史稿》都沿用了这种纪传体的写法。
拓展阅读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