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故事就是用愛夾人的小螃蟹隱喻喜歡掐人的孩子。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給他講一個釣魚的故事,讓孩子把自己的行爲和別人的行爲進行比較,他可能會主動意識到這種行爲是不好的,並加以糾正,而不是打着標籤打碎罐子。

01 爲什麼講故事比打罵說教的教養方式更有效?

沒有人喜歡被人說教指責,這意味着自尊心被踐踏,哪怕對方只是孩子。用故事來引導孩子,父母不再站在指責孩子的對立面,而是跟孩子一起享受故事的朋友。相比說教的父母,孩子肯定更喜歡一個跟他們講故事的朋友。

001批評和說教,相當於給孩子的不良行爲貼上一個標籤,而故事不會。

我們對孩子任何的批評,哪怕語氣再溫柔,再有耐心,孩子也能夠感受到我們對他行爲不認可和指責。

例如,當一個孩子用兩個頭腦做某事時,我們反覆提醒,這隻會加強孩子的自我定位。我是一個有兩個想法的人。一旦這個標籤貼在孩子身上,不僅不能糾正孩子的錯誤,還會強化孩子的不良行爲。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給他講一個釣魚的故事,讓孩子把自己的行爲和別人的行爲進行比較,他可能會主動意識到這種行爲是不好的,並加以糾正,而不是打着標籤打碎罐子。

002 故事往往需要孩子自己領悟出結論,會比我們直接說教孩子效果更好。

人都更相信自己得出的結論,孩子也不例外。我們在講故事的時候可以問問孩子,爲什麼老是釣不到魚,引導孩子思考的行爲,通過反思,他會自己得出結論,因爲一會做這個,一會做那個,所以沒釣到魚。孩子悟出的道理,比我們大家直接教育孩子效果會好很多。

02父母如何將故事演繹得生動有趣?

001給故事設計一個隱喻對象,它就是我們故事中的主人公。

比如說,一個小孩喜歡掐人,媽媽每次制止他都沒有改變他的壞毛病,而且孩子爲了反抗媽媽在外人面前教訓他,反而愈演愈烈。後來老師給他講了張牙舞爪的小螃蟹這個故事,小螃蟹仗着自己的大鉗子,喜歡夾傷別的小動物。故事就是用愛夾人的小螃蟹隱喻喜歡掐人的孩子。

002 設計有趣的故事情節。

故事情節是整個故事的重要環節,情節設計得好既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又能讓孩子在故事中受到啓發,反思自己的行爲。

張牙舞爪的小螃蟹,設計的故事情節就是,小螃蟹喜歡夾人,老是弄傷別的小動物,小動物都不愛跟他玩,他一個人越來越孤獨。在媽媽的提醒下,小螃蟹帶上了媽媽特製的手套,管住自己的鉗子,不再傷害別的小朋友,慢慢地朋友們又回來了。

003 故事裏一定要埋伏解決方案,引導孩子糾正不良行爲。

解決方案是我們故事發揮作用的藥丸。故事情節,讓孩子反思自己的不良行爲,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不良行爲了,應該怎麼改呢?故事裏的解決方案就可以給孩子指明方向,讓孩子借鑑。

004 父母在講故事之前要做一些準備。

如果害怕自己講不好,容易緊張,給孩子正式講故事之前自己練習幾遍,爭取在給孩子講的時候,能夠生動有趣,通過眼神手勢聲音的變化,傳遞更加豐富的信息給孩子,讓孩子接受的信息更加立體,印象更深刻。

比如說故事中有動物,我們可以模擬一下動物的叫聲,動物爬行的樣子,讓孩子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005 我們講故事的時候可以藉助一些道具。

比如說講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我們可以準備一個豆莢做小船。講公主的故事,幾條打結的手帕或者毛巾,就可以做王子和公主。講蘋果星星的故事,橫切一個蘋果,孩子們就能看到蘋果橫剖面的星星了。

一個好故事,加上你繪聲繪色的演繹,一定會讓孩子着迷,聽完故事,適當的提問,引導孩子進行思考,自己悟出結論,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調整自己的不良行爲。

最好的教育都是潤物細無聲地影響孩子,而一個好的故事能幫你做到這一點。如果你想教育好孩子,就給孩子講一個故事吧,從今晚開始。

歡迎關注@富媽育兒,科學育兒,輕鬆做父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