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寒笙

1928年,17岁杨绛高中毕业时,心中只有清华大学。

也许是命运自有安排,当时清华大学已经开始招收女生,可那年并没有在上海招生,无奈之下,杨绛报考了苏州东吴大学。

1932年,东吴大学因故停课,21岁的杨绛与好友相约报考了北平燕京大学并被录取。

她在得知清华大学可以解读时,毅然放弃燕京大学学籍,成为清华大学的一名借读生。

就在这年3月,杨绛与钱钟书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初识,钱钟书的第一句话是:

“我没有订婚。”

杨绛回答:

“我也没有男朋友。”

杨绛曾这样写过这段相识:

两人就此开启了一段,后人常常提起的爱情传奇。

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成婚。

不久后两人一起出国,在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后又去法国巴黎大学进修。

学习之余,两人还开展读书竞赛,经常交流读书心得,生活充满了情趣,让旁人羡慕不已。

回国后,杨绛与钱钟书一度生活艰难,颠沛流离,钱钟书不得不去多代课,以补贴家用。

为了减少家庭支出,让钱钟书专心写作,杨绛辞退女仆,自己承担生火做饭、洗衣拖地等家务,甚至还要担水砍柴。

钱钟书没有辜负杨绛的一番心意,两年后名著《围城》问世。


两人是真正的生死相依,钱钟书生病时,杨绛衣不解带、不离左右的照顾,都顾不上休息。

钱钟书吃安眠药,她也跟着吃,尽管她并不失眠。

后来,杨绛偶尔需要吃安眠药,钱钟书也一起吃,说中毒一块中。

特殊时期,两人被下放到干校,杨绛被安排去看守菜园,钱钟书改任通讯员。

钱钟书每次收取信件时都会经过杨绛看守的菜园,两人经常在菜园相会,晒晒太阳,谈谈心。

从相识开始,杨绛与钱钟书就鸿雁传书,在干校两人不能在一起时,钱钟书也给杨绛写信,谈论诗歌散文等等。

拨乱反正后,两人生活归于平静,但随着时光流逝,美好终有落幕的一天。

1997年早春,两人爱女,杨绛“平生唯一的杰作”钱媛去世,1998年末,钱钟书去世。

三人小家庭,只留杨绛一人。

2016年,杨绛先生去世,留下无数书作与传奇。


杨绛本是千金小姐,家境殷实,钱钟书家庭是比不上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两人门不当户不对,但他们还是相守一生,究其原因是两个字——平等。

这种平等不是两个人的原生家庭财力相当,也不是外表颜值的平等,而是两人志趣相投,可以平等的过一生。

用大俗话来说,就是“配得上”。

冰心和她丈夫吴文藻,也是这样一对神仙眷侣。

冰心与吴文藻相遇在一艘从中国上海到美国的邮轮上,两人在船上一见如故,相互谈论着自己的爱好、志向等。

到美国后,一个前往波士顿,一个在新罕布什尔州,两地比较远,但距离不是障碍,两人互通书信,哪怕是几句英语很高兴。

两人相继回国后,在北大临湖轩上举行了婚礼。婚后生活并非人们想象的波澜壮阔,而是细水长流。


冰心一直进行着文学创作,吴文藻也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两人相濡以沫的度过一生,合葬在北京长城脚下。

情侣结婚后,如果一方单方面付出,压抑太久,都会有一场激烈的爆发,最终以一地鸡毛收场。

前段时间《安家》热播,里面有一对夫妻宫蓓蓓和刘斯礼。


宫蓓蓓在丈夫要求生了两个孩子,白天在外奔波,晚上回来还要看孩子,伺候公婆,而刘斯礼什么也不干,在妻子和婆婆矛盾中,一味的埋怨妻子。

宫蓓蓓说要换房子的时候,刘斯礼指责她“膨胀了”,宫蓓蓓终于爆发。

爱情,可能始于一见钟情的冲动,可长久的相守却需要配得上的人。

单方面的付出,除了自我感动,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卑微外,什么都得不到。

现在很多人找对象时,过于看中颜值或者财富,导致自身与对方差距过大,婚前甜甜蜜蜜,风花雪月掩盖了太多双方无法理解的地方,结果就是婚后一地鸡毛,直至离婚。

理解和爱,从来都是相互的。


爱一个人,想和对方相守一生,不意味着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也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要双方平等的付出。

当爱情带来的激情退却,在琐碎的生活日常里,志同道合、互相关心、平等付出,才可能相守相扶一生。

真正平等的两个人,两个人会相互理解。

你很好,但我也不差。

两个人可以在对方面前做自己,不用讨好对方,也不必压抑自己,可以感受真正的快乐。

张爱玲曾经说:

我们常常羡慕那些幸福美满的婚姻,也经常感慨历史长河里的爱情传奇,自己却遇不到相知相爱的人,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那个配得上自己、真正理解自己的人。


余生,请一定要和配得上自己的人在一起。

两人能够携手跨越高峰,也能够穿越低谷,直至白头到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