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北京將舉辦冬奧會,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副主席楊揚提交了一份書面發言《關注後奧運人文遺產的開發與利用,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楊揚談及,後奧運遺產利用方面得到了廣泛關注和逐步落實,但目前更多關注重點放在了包括體育產業(如體育場館)、經濟、環境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忽略了奧運最本質的人文遺產的開發與利用。

2022年北京將舉辦冬奧會,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副主席楊揚提交了一份書面發言《關注後奧運人文遺產的開發與利用,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人文遺產看不見摸不着,但卻是奧林匹克帶給社會的最核心、最本質的財富。未雨綢繆,在奧運會籌備期間就統籌考慮奧運人文價值的鍛造和遺產的開發,不僅將促進奧運會成功舉辦,還將使奧運會對中國社會的價值實現最大化,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楊揚談及,後奧運遺產利用方面得到了廣泛關注和逐步落實,但目前更多關注重點放在了包括體育產業(如體育場館)、經濟、環境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忽略了奧運最本質的人文遺產的開發與利用。

▲視頻截圖

楊揚表示,北京冬奧會可能產生的人文遺產,主要表現在奧林匹克教育、人才隊伍、志願服務、體育精神、體育健身與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

她提出以下建議:

1.既要關注奧運的物質遺產,更要關注奧運的人文精神遺產。在當前制定後奧運遺產開發與利用及可持續發展計劃時,需要將人文一併納入其中統一考慮,並同期開展奧運遺產問題的科學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做好奧運精神的保護,併爲奧運後精神遺產的轉化做好方案。

2.做好冬奧會人才隊伍的轉化和有效利用,促進中國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3.成立中國奧林匹克學院,培養奧林匹克專業師資隊伍和人才;同時做好學校奧林匹克教育後奧運規劃和機制保障。

4.爭取國際奧委會、國際滑聯等支持,建立國際冰雪運動示範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

5.利用冬奧會場館,設立冬奧會博物館或教育基地,設立國際冰雪運動名人堂。

6.梳理轉化北京冬奧會志願服務成果和經驗。

7.扶持包括民間體育組織、優秀運動員等在內的各層級參與中外體育文化交流活動。

8.以奧林匹克運動爲紐帶,帶動城市社區建設,倡導健康、文明的體育生活方式,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作者:周淵

圖片:視覺中國、倪閩景委員攝
編輯:朱偉
責任編輯:邵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