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南地區在1942年之前,多次遭遇水災,緊接着1938年就發生了人爲的花園口決堤事件,河南安徽等地千萬人受災,1200萬畝良田被毀。花園口決堤事件後,這些地區每年汛期,黃河都會氾濫淹沒農田,到了炎熱的天氣會異常乾燥,俗話說“大旱之後必有大蝗”,進入40年代後,河南開始發生大面積的蝗災,本來就很難生長的莊稼變得顆粒無收。

大家好,我們的杯子破碎之風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更多的無奈:1943年春,饑荒來到最頂峯,大批百姓拖家帶口離開故土,走向未知的遠方,去尋找可能的一線生機。逃荒的路上更是皚皚白骨,遺棄的孩子,死於非命的百姓......
1942年夏天至1943年春天,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東等地發生了大規模的大饑荒事件,由於河南地區最爲嚴重,因此也被稱爲“1942河南大饑荒”。河南地區在1942年之前,多次遭遇水災,緊接着1938年就發生了人爲的花園口決堤事件,河南安徽等地千萬人受災,1200萬畝良田被毀。花園口決堤事件後,這些地區每年汛期,黃河都會氾濫淹沒農田,到了炎熱的天氣會異常乾燥,俗話說“大旱之後必有大蝗”,進入40年代後,河南開始發生大面積的蝗災,本來就很難生長的莊稼變得顆粒無收。自然原因不可抗,還有人爲原因...
饑荒最初發生時,時任當時省政府主席的李培基爲了自己未來仕途故意隱瞞災情,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察覺到問題嚴重,上報災情。但是李培基卻遲遲不報,甚至謊稱收成尚好,導致沒能及時部署實施對策,導致了災情的進一步擴大,釀成大禍。所以這場嚴重的災害,也有人爲的因素在內,令人無奈。
從1942年開始,無糧可喫的人們開始挖野菜、啃樹皮,然而這種情況下,軍閥們還在按原計劃徵軍糧,河南地區的人們根本無法生存。當草根,樹皮都被喫光時,有人說用觀音土烙餅,喫完後不餓,人們又開始去挖觀音土,可憐的孩子們喫完觀音土餅,不消化,很多人因此而喪命;還有人喫了叫“黴花”的毒野草,剛開始眼角和鼻孔處會發黑,時間一長就會器官衰竭而亡。從1942年7月開始,“易子而食”的現象雖然很少見,但在極度飢餓的情況下確實發生了。圖爲:一筐樹皮,或許就是祖孫三代活下去的希望。
美國記者白修德和《泰晤士報》記者哈里森·福爾曼拍攝了大量大饑荒的照片,並刊發在美國《時代》週刊上。此舉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蔣介石面臨着巨大壓力,此時蔣介石還不相信,便安排人把攝影師和照片一起帶來,親眼過目。多年後白修德在回憶錄中寫道,“委員長的兩膝輕微地哆嗦起來,那是一種神經性的痙攣,顯然他終於相信大饑荒是真的。”圖:這位婦女氣息奄奄地躺在地上,她的嘴裏,銜着一些無法下嚥的麥稈。
“萬千的弟兄正在奔赴前線,誰知道一個月以後我能帶回來幾個人…如果兩個人要同時餓死的話,餓死了一個災民,地方還是中國的,如果當兵的都餓死了,我們就會亡國。”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