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米香型,是廣西白酒的一大特色,也有可能成爲桂酒的競爭優勢,但至少到目前,這種品類優勢尚不充分。以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爲例,《措施》提出,要組織“桂酒”企業走出去開展巡展,參加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成都糖酒會、中國(長沙)國際食品餐飲博覽會等專業大型展會,設立“桂酒”形象專館,塑造桂酒整體形象,推動“桂酒”與全國經銷商達成長期購銷合作。

對自身價值的研究定位和傳播推廣,將是桂酒破局的關鍵與前提。

文 | 雲酒團隊(ID:YJTT2016)

5月2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召開“全區振興桂酒產業發展大會”。會議提出,力爭在三年之內使廣西白酒行業產值達到100億元,其中包括產值超50億元白酒企業1家,產值超10億元的酒企3家,規模以上白酒企業20家。

截至目前,廣西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僅7家,全年營收總額8.34億元,利潤總額1.06億元。全區獲證白酒企業中,近90%爲規模以下的中小企業,市場品牌集中度較低。

三年時間,從營收到產值的十倍以上增長,以及產業結構層面的優化提升,桂酒百億,無疑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任務。

必須走出去

要支撐和消化廣西白酒的百億產值,僅靠自治區內市場,是非常困難的。

數據顯示,2019年,廣西酒類市場銷售總額約150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白酒市場容量約爲70億元,啤酒約爲60億元,葡萄酒、露酒、黃酒等其他酒種合計約20億元。

這也意味着,廣西地產白酒必須把區內酒類市場佔有率提升至67%,才能匹配三年後的百億產能,而這已達到當地現有白酒消費總額的140%以上

廣西白酒市場體量還有多大增長空間呢?不妨將之與其近鄰廣東做個橫向對比。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廣西全區常住人口爲4960萬人,全年人均白酒消費額爲141.13元,同期廣東省白酒消費總額約爲240億元,常住人口1.15億,全年人均白酒消費208.70元。換言之,如果廣西的人均白酒消費額增至廣東水平,則區內白酒消費總量剛剛超過百億

在實際中,廣西當地的酒類消費習慣並非以白酒爲主流,廣西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爲51.09%,在全國位列倒數第五,自釀酒、散裝酒仍佔有很大的市場比重,這些因素都限制了地產白酒的規模性、結構性增長。

要在較短時間內實現突破與跨越,“走出去”可能是廣西白酒的必然選擇。

酒缺什麼?

無論做大根據地市場,還是向外部市場滲透佈局,廣西白酒勢必要與一線龍頭、各省豪強“硬碰硬”。

在白酒行業加劇分化,名酒深度下沉的競爭形勢下,廣西白酒的核心競爭力何在?

米香型,是廣西白酒的一大特色,也有可能成爲桂酒的競爭優勢,但至少到目前,這種品類優勢尚不充分。

濃、清、醬爲白酒三大主流香型,這是業界和市場廣爲熟知的說法。但事實上,白酒四大主體香型除濃、清、醬外還有米香型。因原料、工藝方面存在顯著不同,其他八種白酒香型,多在上述四大主體香型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

在濃香型白酒佔據70%以上市場份額,醬酒熱日益高漲,清香型白酒國際化、健康化價值被廣爲熟知的同時,作爲廣西白酒特性的米香型,卻始終未能被市場接受。

且不說與濃、清、醬相比,即便與同爲“大米”流派的幾個嫡系香型比起來,廣西的米香型白酒也難見優勢

同樣以大米爲原料,江西的特香型白酒已形成較大的產業規模和市場影響,四特不僅在省內優勢明顯,在全國市場也有一定覆蓋,營收常年保持在40億以上;

廣東的豉香型白酒,具有大米釀造和肥豬肉浸泡的獨特工藝,基於自身特性,強化了時尚品位的表現力,如九江雙蒸的“大師小作”、“本味寒造”等新品;

石灣酒廠的“洞藏20”等,品類整體銷售表現同樣遠超米香型。

與此同時,品類影響力缺失,又影響到品牌、產品層面

桂林三花、丹泉、乳泉、湘山、天龍泉等作爲廣西白酒的主導性品牌,在大本營以外的市場知名度有限,在與一線名酒和其他省酒龍頭的競爭中十分被動。

而橫向對比於50億量級的白酒企業,如今世緣、四特、白雲邊等,以及10億元量級的酒企,如豐谷、賒店老酒、古貝春等,廣西白酒龍頭們在戰略大單品打造方面落後較多,產品線也不明晰——畢竟,要支撐酒企的10億銷量,戰略大單品是不可或缺的市場基石。

如何破局?

綜上來看,要想實現百億目標,桂酒在未來三年必須做出根本性、顛覆性的改變,微調微改不可,囿於常規亦不可。

從政府此前出臺的措施規劃看,針對產業建設的力度很大。如實施強鏈、延鏈、補鏈工程,建設特色產區,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推進“酒+N”融合發展,引導桂酒產業與文化、旅遊等產業互相滲透;如通過標準化建設,制訂《米香型白酒小曲標準》《複合米香型白酒》等地方標準,提升米香型白酒的內涵價值與競爭力。

在日前會議上出臺的《關於振興桂酒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則進一步提出: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力度;壯大產業規模;加大規模整合力度;加大引進全國知名白酒企業力度;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大品牌創建力度;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創新營銷模式;實施生態綠色發展

但,這些措施能產生足夠的動力嗎?

以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爲例,《措施》提出,要組織“桂酒”企業走出去開展巡展,參加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成都糖酒會、中國(長沙)國際食品餐飲博覽會等專業大型展會,設立“桂酒”形象專館,塑造桂酒整體形象,推動“桂酒”與全國經銷商達成長期購銷合作。

在白酒價值競爭與體驗競爭已趨白熱化,各種創意創造不斷出新的情況下,除了傳統的形象傳播,價值挖掘與體驗創新顯得尤爲重要

在這方面,作爲行業龍頭的川酒,表現尤爲突出。

根據《四川優質白酒產業發展規劃》中,要高質量打造川酒整體品牌,爲此,川酒展開了積極的抱團“走出去”行動,兩年間,“川酒全國行”先後走進南京、鄭州、濟南、西安、貴陽、上海、北京等地。在每一場活動中,主辦方均對川酒價值進行鍼對性地挖掘與展示,與當地市場需求特點進行深度結合,從品牌推介到品酒體驗,充分展現川酒的魅力與優勢。

經過持續深化傳播,川酒的濃香品類價值、生態品質價值、文化底蘊價值在市場不斷髮酵升溫,爲品牌、產品帶來了顯著的賦能效應,對川酒的規模增長與結構提升,起到了強力推動。

對於廣西白酒也是如此,在衝擊百億產值的三年關鍵期,對自身價值的研究定位和傳播推廣,將是破局的關鍵與前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