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繼此前多地出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方面的政策文件、爲中小企業減負紓困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針對減稅降費明確提出了幾點措施。前期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包括免徵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等,執行期限全部由6月底前延長到今年年底。

原標題:新增減負超2.5萬億讓企業喫下“定心丸”

每經評論員 李蕾

今年以來遭遇疫情等因素挑戰的中小微企業,如今喫下了一顆“定心丸”。

繼此前多地出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方面的政策文件、爲中小企業減負紓困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針對減稅降費明確提出了幾點措施。這些舉措包括: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新增減稅降費約5000億元;前期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包括免徵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等,執行期限全部由6月底前延長到今年年底;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則一律延緩到明年。

根據上述措施,預計全年將爲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

衆所周知,中小微企業在這次疫情中普遍受到了巨大沖擊。一些企業今年一季度幾乎處於業務停擺狀態,現金流十分喫緊,部分公司已經在生死邊緣徘徊。

根據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調查,從賬上現金餘額來看,67.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85.01%的企業最多維持3個月,只有9.96%的企業能維持6個月以上。另一方面,全球疫情還在蔓延,同時還要做好防範國內局部反彈的風險,這些對整個市場的參與主體、社會經濟的毛細血管中小微企業來說都是未知的變數,令這些企業承壓。

從社會民生的角度來看,中小微企業不僅是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還與民生和就業休慼相關。民營企業“貢獻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力就業”已成爲社會共識,而民營企業中絕大多數都是中小微企業,背後是數以億計的工作崗位和千千萬萬個家庭。企業有活力,就業纔有保障,經濟纔有活力。

事實上,在此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中央首提“六保”,要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更是將穩就業保民生置於政府工作的優先位置和優先方向,明確以更大的力度來減輕中小微企業生存負擔,也體現了政府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保民生的強烈決心。

今年在經濟增長方面不設定具體目標,但在基本民生保障方面卻設置了一系列硬指標,例如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6%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5.5%左右等。這些指標背後都需要這個市場的主體——中小微企業的持續發展。因此,要保障就業和民生,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

從這些角度來看,2.5萬億元的新增減負總量對中小微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非常符合政府工作報告中“留得青山,贏得未來”的提法,也是給企業暖心提氣、增強信心,因此引發各方點贊。

除了減稅降費的總體目標外,具體要如何推進?政府工作報告也亮出了一系列舉措,例如前期出臺6月前到期的減稅降負政策延期,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一律延續到明年;在降低成本方面,降低工商業電價5%政策延長到今年年底,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降低15%,減免國有房產租金,鼓勵各類業主見面或緩收房租,並予政策支持;還有企業貸款等方面的多項金融支持政策等等。這些舉措的實施可以切實幫助到企業降低相應支出、節約成本,將現金流投入到真正急需的各個經營環節,爲它們贏得特殊情況下寶貴的發展機會。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減稅降費達2.36萬億元,超過原定的近2萬億元規模,製造業和小微企業受益最多。而今年出臺的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則將進一步爲企業減輕負擔、增加活力,在這個特殊時期顯得彌足珍貴,也將產生更加深遠的積極影響,爲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