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唐代诗坛的顶级流量,李白的作品一经面世,便会轰动整个朝野。贺知章看了他的《蜀道难》和《乌栖曲》,为其瑰丽的风采所折服,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后来,李白便有了一个响彻古今的称号“诗仙”。除了才华的服众,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不肯屈己求荣、平交王侯的思想,也历来为人所钦佩。

然而,这样的李白,最终却写下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以表达一种旷世的孤独。究其原因,主要是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却终生壮志难酬。即便当时的唐玄宗十分钦慕李白,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召李白进宫入仕。但也只是供奉翰林,给皇上写诗文娱乐而已。更不用说,李白做官不到两年,就遭受谗谤,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再看李白初次步入仕途,也就是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时,写下的《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就有不一样的感受了。后人多评价此诗最能彰显李白的狂放不羁,尤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两句。但结合李白的仕途经历来看,显然在他狂放不羁的背后,在他无比得意、无比自负的心理背后,更多的是一种惹人心疼的惋惜之情。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首先,诗的开篇“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即李白从山中回家的时候,正处于一派丰收的季节,且白酒刚刚酿熟,长肥的黄鸡正在啄着谷粒。对于农家人而言,象征丰收的事物有很多,但李白却在这里着重突出了白酒。这自然让人联想到酷爱饮酒,以及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因此这里所传达的,李白进官入仕的喜悦情绪,就显而易见了。

紧接着的四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是进一步渲染了李白的喜悦之情。即李白迫不及待地喊来童仆炖黄鸡斟白酒,儿女们则在身旁嬉笑吵闹,牵扯着他的衣裳。喝到兴处,李白情不自禁放声高歌和起身舞剑,闪烁的剑光可与落日争辉。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这几个典型场景,无疑将李白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

然后,“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则是在喜悦的背后,又反映了李白曲折复杂的心情。它的意思是说,李白恨自己不能早一点进官入仕,所以希望跨马扬鞭早日跑完遥远的路程。要知道李白这个时候已经四十二岁了,所以在他对仕途满怀希望和急切的背后,其实还暗恨着多年不仕的怨恨,恨这个机会来得太晚。

但转瞬李白就想到了晚年得志的朱买臣,便写下了“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即当年朱买臣的妻子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后来朱买臣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如今我就要和他一样,西去长安就可以青云直上了。这里的“会稽愚妇”,主要借指那些目光短浅轻视李白的世俗之人。字里行间,李白的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最后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便是李白的狂放之语了,它旨在凸显了诗人无比自负的心理。即我要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李白怎么会是那种长期不能做官的人?由此可见,李白对自己初次步入仕途,是踌躇满志的。但后来的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不禁暗自替李白感到惋惜,惹人心疼。

不过话说回来,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不肯屈己求荣、平交王侯的思想,包括不可一世的诗名,固然令人钦佩,但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中,这样的李白恐怕难以久处官场早已定性。就算李白最终得到了玄宗的赏识,且没有小人的从中作梗,但他能否治理好一方土地,还是要打一个大大的疑问。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一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