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風水擺佈第一人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說起泰國很多人都會想到人妖、沙灘、香米等標籤,殊不知泰國的王室也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存在,在當今世界平等民主的思潮下,泰國國王仍然有着極高的權力,行使着類似封建時代的統治。除此之外,泰國王室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每一任泰王都必須有一箇中國名字,即便他們並不是中國人。這又是爲何呢?
宋朝以後,隨着造船技術以及海航技術的發展,生活在東南沿海地區的漁民在活不下去的時候,越來越多的會下南洋討活路。在清朝乾隆年間,廣東有一位姓鄭的漁民因爲生活太艱難而選擇下南洋,一路漂泊而到達了暹羅國,暹羅國即爲今天的泰國。
誰知道即便這位鄭姓漁民逃到了暹羅,也沒能過上好的生活,窮苦半生,但是卻有一個文武全才、驍勇善戰的兒子。當時緬甸王朝入侵暹羅,正是他的兒子起兵打敗了緬甸人,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史稱泰國吞武裏王朝。沒錯,這個鄭姓漁民的兒子,便是泰國曆史上的鄭信大帝。
鄭信在建立了王朝之後,按照自古以來的朝貢習慣,他上書乾隆皇帝,想要向大清俯首稱臣,以求得大清的庇護。乾隆年間,正是大清王朝鼎盛的時期,乾隆皇帝一看是中國人做了暹羅的國王,自然高興,於是直接冊封鄭信爲暹羅國王,並賞賜其金銀珠寶,以示其正統地位。
鄭信大帝在泰國做了15年的國王,但是晚年年老體衰,對身邊的人放鬆了警惕。於是泰國人通欒發動了政變,囚禁了鄭信大帝,自己坐上了王位。
雖然通欒通過發動政變的手段奪得了王位,但是並沒有得到大清王朝的許可,按照當時的規矩,藩屬國更變王位,需要向其宗主國說明原因,而通欒的王位得來不正,自然不敢向大清王朝說明原因,當時大清還比較強大,豈是一個東南亞小國暹羅可以抵擋的,乾隆皇帝一旦得知此事,肯定會派大軍鎮壓,到時候即便鄭信早已經死了,自己這個王位也不會坐的長久。
就在通欒正爲此事煩惱之際,他手下一位大臣出了個主意,建議他以鄭信兒子的身份上書乾隆皇帝請求冊封,反正暹羅天高皇帝遠,乾隆皇帝也不知真假,乾隆一旦給了冊封,自己的王位不就順理成章了嗎。
於是他迫不及待地便向乾隆皇帝派遣了使臣,謊稱自己是鄭信的兒子鄭華,因爲國內發生了政變,鄭信被殺,自己繼承了王位,上書請求乾隆皇帝冊封。
當時的乾隆皇帝早已沒有當年的英明神武,看到是鄭信的兒子就直接給了冊封,這個通欒就是今天泰國王室的祖先,史稱拉瑪一世。而從此之後泰國的王室便有了一個傳統,那就是子嗣一出生就要有一箇中國名字,等到其登基之時,好上報給大清王朝。
雖然清朝已經滅亡了一百多年,但今天的泰國王室仍然遵循的這個傳統,比如如今的泰國國王拉瑪十世,其泰國名字叫做“瑪哈·哇集拉隆功”,而且中文名字叫做鄭冕,就是如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