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回顧整個有記載的歷史,華夏兒女能人輩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除此之外,在文化的積澱和傳播方面,更是從堯舜禹時期就開始出現各種風格和學派,萬紫千紅,或風靡一時,或經久不衰。相比皇室內部所奉文化主旨,民間則有更多的分支文化發展和傳播,一來民間團體龐大,更加貼近歷朝歷代社會的真實生活;二來民間文化傳播迅速,很多歷史、文化、技藝等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一輩一輩傳承,當然也有很多文化的瑰寶已經失傳,就是在現代生活中,衆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在面臨失傳的絕境,令人心痛。


而在民間的文化中,俗語表現出了不凡的生命力,俗語作爲一種文化載體,通過淺顯易懂的表達方式,向人們傳播先輩們總結的人生哲理,由於其表面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背後不乏深邃哲理,更是歷久彌新,相信很多人和筆者一樣,從小就聽說了很多俗語。這些俗語不僅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很多時候人們更是能通過這些俗語在各方面受益匪淺。

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俗語都能被世人所理解,今天筆者就給大家分享一則俗語,看似內容淺顯,其實包含三層意思在其中,來一起看看你是否能理解到第三層呢?


俗語有云:“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第一層字面意思呢,實際上是說很多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掙得多,這裏的“一人”實際上是指祖輩先輩,“睡覺”是暗喻與世長辭,長眠地下。古時候自然科學發展沒有近現代發達,很多科學現象祖輩們不知道如何解釋,所以會有一些玄學出現,一部分在現代人看來屬於迷信,而另一部分實際上是有背後的科學道理的。這裏的“一人睡覺”就是指祖輩仙逝後長眠於風水寶地,古人認爲墳墓屬於陰宅,是祖先們長眠後魂魄生活的地方,重孝的人們認爲祖先們去世之後也需要生活在風水寶地,這樣祖先們也會保佑自己家發展家丁興旺,生生不息,能人輩出,富甲一方,帶着這種期望,有了這句俗語。

而第二層意思呢,是第一層意思的延伸,人們普遍認爲,重視孝道,家風淳樸,往往能教育出國家的棟樑之才,如果家門重孝,設立祖墳於風水寶地,甚至不用祖上庇護,在如此良好的家庭氛圍中,自然能人輩出,財富積累肯定很快,堪比“千人”。

第三層意思就更深一些了,和古時候的掙錢方式有關。古時候經濟不發達,民間基本上實行着自給自足的經濟,直到後來的商品出現,等價交換,纔開始有掙錢的說法。而古時候以手工業、農業爲主,掙錢往往意味着大量的體力勞動,能夠獲取的回報卻比較少,加上奴隸制的封建社會,廣大勞苦人民很難積累自己的財富。這句俗語中的一人睡覺,還代指輕鬆地勞動,怎麼樣輕鬆地勞動就能得到“千人”的回報呢?就是利用工具。這句話的第二層意思是指祖先們告誡後輩,勞動需要有智慧有頭腦地去做,聰明地工作,充分利用一些工具,能夠在節約時間的同時保證所需的產量。比如利用水能製作的水車灌溉系統,可以大大節約耕作時澆灌的時間,而且完全不需要人蔘與,省時省力。充分利用工具,完全可以做到躺着睡覺就可以收穫“千人”的勞動力所得。


大家讀到這裏,應該也能夠體會到這句簡單的俗語背後的多層含義了吧。還有哪些獨到的見解,歡迎分享給筆者一起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