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龐統號稱鳳雛,最終卻死在了落鳳坡,由此看來此地確實對他很不利。鳳雛死於落鳳坡,有着明顯的讖緯的印記,沒有歷史證據。

說到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兩個人,龐統和諸葛亮,恐怕是家喻戶曉。特別是諸葛亮,幾乎已成爲了中國人心中智慧的代名詞,水鏡先生更是對劉備言道:“伏龍 鳳雛兩人得一,可按天下”。但是最終卻都沒有能協助劉備完成統一的大業,兩個人也飲恨而終。刨除其他的軍事歷史方面的原因,單是此二人殞命之地,就是大有 可考之處的。
《三國演義》六十三回,卻說龐統迤邐前進,抬頭見兩山逼窄,樹木叢雜;又值夏末秋初,枝葉茂盛。龐統心下甚疑,勒住馬 問:此處是何地?數內有新降軍士,指道:此處地名落鳳坡。龐統驚曰:“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於吾。”令後軍疾退。只聽山坡前一聲炮響,箭如飛 蝗,只望騎白馬者射來。可憐龐統竟死於亂箭之下。時年止三十六歲。龐統號稱鳳雛,最終卻死在了落鳳坡,由此看來此地確實對他很不利。
其實同樣值得考究的還有諸葛亮,《三國演義》一百零四回記載,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觀北斗,遙指一星曰:此吾之將星也。衆視之,見其色昏暗,搖搖欲墜。 孔明以劍指之,口中唸咒。咒畢急回帳時,不省人事。衆將正慌亂間,忽尚書李福又至;見孔明昏絕,口不能言,乃大哭曰:我誤國家之大事也!須臾,孔明覆醒, 開目遍視,見李福立於榻前。孔明曰:吾已知公復來之意。福謝曰:福奉天子命,問丞相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適因匆遽,失於諮請,故復來耳。孔明曰:吾死之 後,可任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後,誰可繼之?孔明曰:費文偉可繼之。福又問:文偉之後,誰當繼者?“孔明不答。衆將近前視之,已薨矣。”諸 葛亮號稱臥龍,而去世的地方稱作“五丈原”,五丈大小的地方想來是太小,難以“臥龍”,故而孔明再次殞命,似也在情理之中。
其實,這都是小說的渲染描寫。鳳雛死於落鳳坡,有着明顯的讖緯的印記,沒有歷史證據。即便是德陽的落鳳坡,也應是後人附會而命名。
《三國演義》將諸葛亮關羽等人描寫得如此的神通廣大,可卻又最終失敗,雖然這種悲劇英雄更煽情,但是仍舊需要一種方式來解釋爲何如此神通的諸葛亮卻會失 敗。得到了臥龍鳳雛的劉備爲何不能安天下?而宿命論則成爲最好的辦法,龐統之死只是一個前奏,諸葛亮對戰司馬懿時屢屢最後時刻功虧一簣,都是想說明一點, 即便再厲害的英雄,再偉大的謀士,都無法與命抗衡。
假如歷史上沒寫明諸葛亮死於五丈原,相信演義中出現一個墜龍原也不希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