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中的“微明”是种什么样的存在?有什么象征,有什么理?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唐朝名臣,书法家颜真卿在《登平望桥下作》诗中有:“近山犹髣髴,远水忽微明。”大意是说近处的山隐隐约约看不清楚,远方的水与山相比发出微弱的光亮,颜真卿眼中的“微明”是一种自然现象。

北宋文学家、儒客大家秦观在《和孙莘老题召伯斗野亭》诗中有:“揽衣视日景,薄阴漏微明。”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用衣袖挡住太阳再去看太阳,太阳光透过衣服稍微的露出些光这是秦观眼中的“微明”。


鲁迅在《准风月谈·夜颂》中说:“虽然是夜,但也有明暗。有微明,有昏暗,有伸手不见掌,有漆黑一团糟。”很明显,鲁迅眼中的“微明”是黎明前逐渐透出的微弱光亮。

由此可见,“微明”是一种微弱的光亮,是一种稍微透出的光明,即看不清楚,又能区别于黑暗,总之就是一种微弱的光明的存在。

对于“微明”之理,老子《道德经》中有如此描述“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可见老子哲学中的“微明”是一种辩证的哲学思想的存在。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中“歙”的原始涵义指人打哈欠的时候,需要先张开口吸气,这里引申为收缩、收敛的意思。“固”字由“口”和“古”组成,原意指事物从前原来、固有的意思,而“张”的本意是指把箭搭在弓弦上拉开,有扩张、打开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看到事物收敛的样子,就要按照事物固有的样子扩张它。


有些事物正在逐渐扩大的过程中,如果想要让它收敛,那么就需要等到事物完全扩张完毕以后才可以。

春天的花骨朵越来越大,如果想要看到花朵收敛的样子,那么就让花骨朵尽情的绽放,让人们尽情的欣赏,等到花儿全开的时候,那么盛开的花朵,离着败落之后的收敛就不远了,越是收敛的事物,越是经过了鲜花灿烂的美妙与追捧,智者教他人收敛,知者教自己收敛,老子的“微明”哲学即包涵了“智者”,又包涵了“知者”的智慧。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中的“弱”的原始意思指弓弦松散的样子,也就是弓弦没有紧绷,这样的弓是无力的,后来引申为削弱、衰败。

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消弱事物,使其衰败,就要按照事物固有的样子超出限度的强大,使其越过界限。

老子认为,事物在逐渐强大的过程中是不容易被阻挡的,也就是势能逐渐增强的事物不能强制,而是不断的,逐级的疏导。老子的“微明”之理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玄妙之理。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中的“废”最初的涵义是房屋坍塌的样子,这里引申出废弃,不用的意思,“兴”有举起的意思,《周礼》有言“进贤兴功”,其中“兴”是起来的意思,“兴”的意思无论是举起还是起来,都有高的意思,可以引申为高兴,兴盛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废弃事物,达到革新的目的,就要按照事物固有的样子逐渐兴盛的发展下去。

夏天的树叶密密层层,不透阳光,树下一片阴暗,如果要想阳光照耀到阴暗的地方,而把树上的叶子都摘掉的做法并不可取,只有等到秋天,树叶逐渐飘落,阳光自然投射过来,如果时机不成熟,即使用手使劲摇晃树干,明天的树叶也不会在今天落下,所以光明也不会立刻突显,树叶的飘落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掉落,阳光会逐渐地照亮阴暗的地方,老子的“微明”之理说明阴阳是周而复始的过程,顺时顺势才是自然之道。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的“夺”并非“夺取”之意而是“争取”,与《荀子》中“无夺农时”的“夺”的意思相同。

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争取事物的结果,就要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进行创造,付出劳动。


农民想要收获粮食,就需要争取农时,种下粮食的种子,然后除草,浇水,施肥,到了秋天自然会得到更多的粮食。企业想要获得利润,就需要创造产品,就需要争夺工时,制造出产品的零部件,然后搭配,组装,成型,调试合格,自然就会得到产品,最后把产品卖出去企业就能获得利润,老子“微明”得讲的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过程,这种过程微妙玄通。

笔者认为老子以这四种不同属性的事物解说“微明”之理,是在表达一种守中的自然思想,而非对待其他事物的方法。


有些人说“微明”之理是老子高明的谋略哲学,而笔者则认为,老子持有绝圣弃智的哲学思想,“微明”之理只不过是一种顺势而为的人生修行之道,如果以谋略的眼光去解读老子的哲学,那么会成为老子眼中的“智者”,最后也会变成庄子眼中的“大盗”,从而在“微明”中丢失了自我。

只有以自然的眼光去解读老子的哲学,才不会用“居左贵右”的偏执去看待事物,只有我们懂得接近老子大道的自然,考虑事物时,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而不觉,才可见善,才能恢复上善之性,才有可能触摸到老子哲学的美妙之门。


就如老子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够看透别人的人是智者,能够悟透自己的人是知者,我们以研究他人的心态看待老子哲学,学到的就是谋略,而以参悟自己内心的态度体悟老子哲学,得到的就是自知之明,而无论以何种心态学习,都将是一个“微明”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柔弱的,潜移默化的,而不是立竿见影的,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刚强的,强制的。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柔弱的力量想要战胜刚强的力量,需要“微明”的过程,使得柔弱的力量潜移默化的逐渐增强,使得刚强的力量越发刚强,以至于超过了刚强所能控制的界限,反而变得越来越弱,最后发生本质的翻转。


#老子智慧#老子哲学中刚强的“微明”就像鱼儿身处深渊之地的道理一样,如果鱼儿离开深渊之地,那么只能证明鱼儿为了寻找光明逐渐的进入了浅薄之地,水越浅的地方越光明,鱼儿见到光明后叫有名,有名之物人人可见,人人喜欢,人人争夺,那么鱼儿遇到危险的可能性就会加大,不但会被天上的鸟儿捕食,还会不断的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后捕捞,让鸟儿互相追逐,让人们互相争斗,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死亡”,说的就是“微明”之理。

而鱼就像是从深渊中透出的光,人类为了渔利,不断制造天罗地网,想要一网打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人的欲望一旦越过界限,那么等到他的就是一张更大的网,而自己却又成为了网中之鱼,这就是老子说的“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原因,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微明”之理,而文明就是“微明“。

上善任逍遥发布的每一篇文章,皆是笔者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个人理解,认可的朋友,可以加个关注,以便为您分享更多的优质内容,共同成长;不认可的朋友,恳请您的批评指正,以便抛砖引玉,在交流中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得更有深度,为能创作出更有深度的内容指明方向。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上善任逍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