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部分人在做出選擇時首先會考慮他的機會成本。一是要對所做的選擇負責,二是要求完美。

取捨,即選擇,取是一種領悟;舍,是一種智慧。

古人云: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人的一生,不同階段,會面臨不同的選擇,在取捨之間徘徊。早餐喫麪包喝牛奶還是選擇豆漿油條;繼續讀書深造還是選擇就業;是遠離家鄉還是留在父母身邊;還有很多人畢業後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角色定義......

取捨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爲在你做出選擇的同時,也面臨着失去。

爲什麼選擇很難?

兩點原因。一是要對所做的選擇負責,二是要求完美。不負責不力求完美的選擇很容易。

比如,你選擇了一個人陪你共度餘生,那你對這個人以及這個家庭就產生了責任,你要對你的愛人負責,你要對Ta從一而終;對你們的孩子負責,負責孩子的教育和健康成長;對你們的父母負責,負責贍養父母。這也是多數年輕人目前階段恐婚甚至選擇不結婚的原因之一。因爲從一而終很難,因爲對家庭負責需要物質資本。年輕人在面對過多很難解決的問題時,首先想到的便是迴避和退縮。

對自己的選擇負責需要勇氣,做出相對完美的選擇需要進行綜合考慮。

大部分人在做出選擇時首先會考慮他的機會成本。機會成本伴隨選擇而生。

機會成本指你選擇某個機會,而放棄其他機會所能帶來的最高價值。

有選擇就會有得失,大多數人的選擇往往是他們認爲的最佳選擇,也就是機會成本最小的選擇。

萬事皆有代價,所有命運賜予你的禮物,實際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

經濟學家托馬斯·索厄爾曾說:“所謂的解決方法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取捨。”

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是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不會有完全如人所願的人生。懂得在取捨間權衡,結果纔會相對完美。

有舍纔有得,所有看似美好的生活,其實都是不斷權衡和取捨之後的結果。

怎樣進行取捨?

一、做自己的伯樂

楊瀾辭去央視收視率最高節目《正大綜藝》的主持人一職,選擇去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在別人看來她放棄了大好前程----名譽、金錢和地位。但只有她自己清楚真正追求的是什麼。現在,楊瀾擁有自己的公司,主持可以表達自己見解的節目《楊瀾訪談錄》。

真正的智者,做自己的伯樂,瞭解自己的處境和需求,再做出選擇。

二、把握機會

北大著名主持人張泉靈說:“你明知道世界是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的,但是除了這種焦慮,更大的恐懼來自於你明明知道世界在變,變得如此之快,變得如此無孔不入,進入你的方方面面,但是其實你並不知道它是怎麼變的。”

世界發展迅速,我們要與時代接軌。瞭解時事政治,觀察當今局勢,並做好相應準備。畢竟,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三、學會放棄

所謂的放棄,是因爲我們選擇了另一些對於我們而言更重要的東西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放棄眼前的安逸,才能贏得更長遠的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