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咋成一方“地头蛇”?语文老师从来不提!
匡衡靠打工为生,他打工不要钱,只求看遍雇主家里的藏书,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了雇主,对方将那些书都借给他阅读,于是匡衡的知识面更广了。长大后,匡衡就去拜汉朝“博士”为师,更深刻地钻研《诗经》,考了很多次考试,才考中了一个小小的太原郡文学卒史。虽然职位低,但匡衡在太子刘奭面前露了脸。
后来匡衡代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这个地位可以说是非常高了,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匡衡没有辜负元帝的信任,一直都在做为朝廷尽忠的事情,但是后来匡衡越来越不满足这样的生活。于是他竟然利用制定郡图勘定地域的时候开始非法扩大封地和掠夺他人四万多亩的田地,这个时候的匡衡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匡衡了
匡衡却逐渐沉入世俗,开始贪污自甘堕落,普通的金钱财宝就不说了,他还变本加厉的贪污土地,将国家的土地偷偷收入到自己的名下。又因为他的职位高,再加上当时朝廷风气实在是污浊,所以他也是在贪污方面一错再错。到了后来这件事情被皇帝知晓,皇帝十分恼怒,于是他被贬回家,美其名曰安享晚年,实际上便是在家等死。
虽然匡衡“凿壁偷光”的求学精神值得后人学习,但有权谋私、行贿受贿的举措万万是不能学习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师都不愿意给学生讲述长大后的匡衡究竟干了什么的原因。所以,有时候学习不一定看成绩,孩子的为人处世和自身修养同样重要。对于匡衡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呢?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