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這點來看,男人的經濟、地位,這些都不是如蘭看重的,當然了,如蘭也不只是看感情,因爲對方是父親選的,品行是可靠的,也是一個上進的人。在盛家的四個女兒中,明蘭和墨蘭都是庶女,華蘭和如蘭是嫡女,按當時的婚嫁看重的門第和嫡庶之風,如蘭應該會嫁得最好。

在盛家的四個女兒中,明蘭和墨蘭都是庶女,華蘭和如蘭是嫡女,按當時的婚嫁看重的門第和嫡庶之風,如蘭應該會嫁得最好。


但在《知否》的劇情中,如蘭卻是幾個姐妹中嫁得最平凡的一個。而這種平凡,還是如蘭自己主動選擇的。

相比墨蘭一心專研着要嫁高門,如蘭的嫁人觀念確實不一樣。

那爲什麼如蘭會選擇低嫁,如蘭的婚姻觀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我們抽絲剝繭,一起來看一看。


1、不在乎經濟、地位

如蘭的老公本來是給墨蘭選的,但是墨蘭看都沒有看一眼,因爲墨蘭一聽對方的家世,就已經把對方從自己的對象候選名單裏排除了。

如蘭是無意中碰見這個男人的,當時並不知道對方是誰,但是因爲相遇的方式、舉止等,這個男人給如蘭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後來知道了對方是誰後,也沒有嫌棄對方,尤其是在墨蘭確定不會嫁給這個男人後,如蘭更是高興的。


從這點來看,男人的經濟、地位,這些都不是如蘭看重的,當然了,如蘭也不只是看感情,因爲對方是父親選的,品行是可靠的,也是一個上進的人。

也就是說,這個男人是一個潛力股,身上的這些是如蘭看重的。

而經濟、地位這些,如蘭已經擁有了,雖然比上不足,但在家裏的姐妹之間,她是有優勢的。


2、不明白生活的苦

如蘭是沒有受過苦的,雖然父親比較偏心,但是如蘭沒有明蘭小時候的那種經歷,在如蘭的心裏,沒有錢的苦也苦不成什麼樣。

這是很多被富養的女孩容易做的事情。

放眼歷史,跟着窮小子跑了的,大多都是富家女,比如卓文君,要不是家裏幫忙,一個大家閨秀也就只能一直在街上賣酒了。


再比如王寶釧,被寵着長大的女兒,最後住進了窯洞裏,把周圍的野菜都喫光了。

我們不可知,在那深夜夢迴的時候,在那孩子羨慕別人的時候,她們的心裏有沒有後悔,但是當初選擇的時候,她們是有十足的勇氣,覺得自己不怕喫生活的苦。

不過話說回來,古代這種悲劇是屬於那個時代的,因爲當時的女人不能自食其力。

對於現在的女人來說,選擇一個人的時候,人品、責任爲上,這是最最重要的。


3、對嫁人有些悲觀

相比墨蘭想要靠嫁人改變命運的積極,如蘭是有些悲觀的,其實不止如蘭,明蘭也是悲觀的。

如蘭看着高嫁的姐姐,總是被婆婆欺負,再看自己的母親,總是被林小娘欺負,其實在她的心裏,對嫁給誰,是沒有期待的。

在她的心裏,反正要受氣,與其嫁給一個不愛的,還不如嫁給一個愛的,有沒有錢,地位高不高,又有什麼關係呢?

反正,高有高的壞處,低有低的好處。


如此,如蘭就這樣把自己託付給了一個地位不如自己家裏的男人。

雖然如蘭父親看女人的眼光不怎樣,但是看女婿的眼光還是可以的,如蘭選的人,本質上是不差的,嚴格來說,也不算嫁得不好。

這也就是明蘭所說的,一個人的最低處。

其實,人到中年,就會明白,世俗定義的幸福並不能適用於每個人,一個人幸不幸福,就要看自己最重視的是什麼,如此,各人就會擁有各人的幸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