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俄羅斯人爲了毛皮而試圖向東開拓的歷史,其實遠遠早於伊凡雷帝時代的耶爾馬克對西伯利亞汗國的征服。最終,俄國從16世紀伊凡雷帝時代開始的東擴歷史,直到19世紀,俄國勢力進入當時還是西班牙殖民地的加利福尼亞,並在這裏建立殖民據點羅斯堡,由此達到了俄國領土擴張的巔峯時代。

編者按:很多朋友讀歷史的今天的俄羅斯,是毋庸置疑的世界陸地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雖然經離了蘇聯解體這一巨大打擊,但是卻依然沒有那個國家能夠在領土這個問題上超越俄羅斯。那麼作爲俄羅斯領土最大的廣袤、荒涼、寒冷的北亞區域,當年中原王朝那麼多次遠征都沒拿下,究竟是怎樣被俄羅斯拿下的呢?
其實我們今天所說的北亞,或者說是西伯利亞,其實是一個非常籠統而又龐大的範圍。西伯利亞(Сибирь)一詞,最早來自毗鄰烏拉爾山,在託博爾河、額爾齊斯河以及鄂畢河流域的西伯利亞汗國。後來不斷東擴的俄國人,便用這個汗國的名字,來命名這片從烏拉爾山往東的廣大北亞土地。
所以,西伯利亞汗國實際上也只是現在所說的西伯利亞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現在概念中的西伯利亞,實際上由於跨域極大,因此不同民族形成了極爲錯綜複雜的關係。比如說西部的西伯利亞汗國,就和南方的中亞有着極爲密切的關係,而且整個西伯利亞南部一直到貝加爾湖畔,都生活着包括韃靼人、吉爾吉斯人、布里亞特蒙古等諸多民族。這其中雖然有很多民族由於勢單力薄,並且技術落後,所以是實實在在的戰五渣,但卻也不乏很多實力強勁,或者兇悍好鬥的民族。
▲亞洲邊陲彪悍的楚克奇人,就曾令俄國人幾度折戟
那麼爲何只有俄國人,能夠完成對這一廣大而又複雜地區的征服,以及延續數百年的統治呢?對於這一問題,首先要說的,便是爲何俄國人,會執着於對西伯利亞這片似乎並不富庶的土地,進行漫長的征服。實際上,就像西班牙人執着於黃金和白銀,而葡萄牙人執着於黑胡椒一樣,俄國人在動防的擴張,也有一個很重要的產品需求,那就是——毛皮。
雖然在俄國開始東擴的16世紀,歐洲也依然保有大片的叢林,但沒有近代纔出現的各種大規模獸類養殖,因此對於毛皮的供應遠不如現代穩定。與之相對的,由於作爲保暖效果更好,造價更加低廉的棉花尚未傳入歐洲。因此伴隨着小冰河期的到來,作爲當時歐洲重要的保暖材料,毛皮的需求量從歐洲到近東地區都節節攀升,其價格更是一陸水漲船高。
▲高檔毛皮在近代早期的歐洲有“軟黃金”之稱
而俄羅斯人爲了毛皮而試圖向東開拓的歷史,其實遠遠早於伊凡雷帝時代的耶爾馬克對西伯利亞汗國的征服。早在蒙古西征前的羅斯列國時代,作爲商業共和國的諾夫哥羅德,就嘗試過對烏拉爾山以東地區的探險。但是受限於人力物力,以及當時羅斯地區的局勢,因此這些探險最終都無疾而終。而16世紀開始,伴隨着莫斯科統治下的羅斯地區人口的上升,因此俄羅斯人終於有了足夠的力量支持向東,進行獲得更多毛皮產量的戰爭。不過除此之外,更爲重要的是,俄國人還找到了方便他們在這片廣袤土地擴張的利器,那就是火器和船隻。
火槍在俄國的擴張過程中,可以說是他們最強有力的武器。由於整個北亞大部分地區,都缺乏和南方軍事強國的交流,因此武器發展嚴重滯後。在此情況下,擁有大量火槍,甚至還有少量火炮的哥薩克以及爲數不多的俄國正規軍既然擁有極強的軍事優勢。他們所擁有的火器對於北亞土著們的震撼,基本不亞於西班牙殖民者對於印第安人所帶來的衝擊。比如在俄國征服西伯利亞汗國時期,當地的韃靼人就敬畏的將哥薩克手中的火繩槍,認爲是一種“蘊藏閃電的神杖”。至於一些像通古斯人、勘察加人等,雖然他們並不乏勇敢的戰士,但是在軍事技術上的碾壓,都讓他們難以和俄國人正面抗衡。
▲軍事技術上的碾壓優勢,使得俄國人即使是數量佔據絕對劣勢的少量部隊,也能重創北亞的土著部族。
不過軍事技術上的優勢,其實也還只是軍事擴張能夠成果的一個原因而已。實際上像俄國東征這樣長距離大領域的軍事行動,其實最大的考驗,往往不是在作戰技術方面,而是在後勤和軍隊的運輸。這就必須要說俄國在軍事擴張的另一個重要支柱,那就是船隻。得益於整個北亞地區蒸發量較小,因此在這一地區形成了多條大河,以及相應的大面積水系。因此北亞的河流,對於來自的歐洲的征服者們來說,就是天然的高速公路。
不過有路有車,沒有司機也自然白搭。而雖然在很多人眼裏,俄羅斯一直是一個路上強國,但實際上他們也並不缺乏優秀的水手。在16、17世紀,俄羅斯更是有很多現成的兵源,那就是——哥薩克人。沒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哥薩克人,他們的祖先其實和水也有很深的淵源。實際上,早期的兩大哥薩克族羣,第聶伯河的扎波羅熱哥薩克,和頓河以及伏爾加河一帶生活的頓河哥薩克,都是旁河而居。河水在爲他們提供生活所必須的水源同時,也爲他們開拓了新的戰場。
實際上早期哥薩克作爲海盜,或者在河流上行動的江匪歷史,雖然不及他們作爲騎兵爲俄羅斯帝國衝鋒陷陣那樣輝煌,但絕對也算得上一段精彩的歷史。作爲和俄國關係密切的頓河哥薩克,他們就時常在頓河和伏爾加河上打劫過往船隻,甚至很多哥薩克人還會順着伏爾加河進入裏海,去襲擊那些裏海沿岸的波斯和中亞城市和船隻。比如一開始征服西伯利亞汗國的哥薩克首領耶爾馬克。他此前就是一個因爲在伏爾加河上常年打劫過往船隻的江匪。被莫斯科軍隊捕獲後,他爲了將功補過,才接下了遠征西伯利亞的任務。
▲西伯利亞平穩的河流對於見識過大風大浪的哥薩克人簡直算是低難度副本
當然,光靠河流運輸,自然也無法支持長期的軍事擴張。因此在俄國擴張的過程中,俄國人也會在沿途建立要塞和定居點。這些設施一方面是爲了能夠對前進的軍隊提供穩定的後勤補給,同時也可以起到震懾和管理土著民族的作用。不過最關鍵的,還在於這些要塞和定居點,同時也是吸引來自歐洲移民,以及安置軍隊家屬和財產的重要“安全點”,同時也爲征服之後所進行的毛皮運輸,以及後來與中國的茶葉貿易,提供可靠的通道和補給。因此,如今大部分的西伯利亞地區城市,幾乎都是起源於這些擴張時代的要塞和定居點,而這些,也成爲了俄國東擴,重要的支柱。至於說中原王朝爲何一直不能從東向西完成這種征服。第一是缺乏這樣的河流作爲支撐。而其實俄羅斯對於草原腹地的征服也其實頻遭挫折。第二是滿清帝國的崛起所對北亞的抽血,以及跟準噶爾帝國的鏖戰所造成的中亞虛弱。
▲18世紀俄國在西伯利亞地區的首府託博爾斯克
最終,俄國從16世紀伊凡雷帝時代開始的東擴歷史,直到19世紀,俄國勢力進入當時還是西班牙殖民地的加利福尼亞,並在這裏建立殖民據點羅斯堡,由此達到了俄國領土擴張的巔峯時代。不過伴隨着克里米亞戰爭俄國的失敗,以及俄國在當地的經濟支柱的海獺資源被捕殺殆盡,還有來自美國的壓力。最終俄國選擇放棄了包括羅斯堡、阿拉斯加、阿留申羣島等美洲領土,俄國向東擴張的車輪才就此停止,但即使如此,其仍是近代以來領土面積最大的龐然大物。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衆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