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成性是很多孩子的通性,他們對於時間的觀念一向比較弱,難以知道當下自己最應該做什麼事情。

張莉家的孩子,出了名的喜歡拖拉,做什麼事情都好,總是要拖一會。早上起牀上學,說好的七點起牀,孩子每次都是要弄到接近8點,然後纔去上學。晚上回來寫作業,明明只要一個小時不到就能做完的作業,就硬是要用到兩三個小時才能做完。

對此,張莉也是想盡了辦法,比如威脅孩子,告訴孩子再不做完作業的話,晚飯就不用喫了。還有早上不起牀,就和孩子說再不起牀等會就不用去上學了。

但是不管用什麼方法,孩子就是不理會,如果說得嚴重了,還把孩子給嚇着了,後來沒有辦法張莉也就慢慢習慣了孩子的這種拖延,任由孩子這樣。

孩子一旦拖延成常態的話,其實是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

1、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

習慣了拖延的孩子,在心理學中,這些孩子又被稱爲自我調節失敗的孩子,因爲他們沒有能力掌控自己,去安排事情。

一旦孩子什麼事情都沒有辦法做好的話,長期以往,孩子的自信心就會一度被打擊,變得非常的膽小和自卑。因爲不管什麼樣的事情,孩子都沒有辦法很好地完成,哪怕就是簡單的早起穿衣可能都沒有辦法完成,對於孩子來說他是非常的自卑,覺得自己就是不如別人。

2、學習成績下降

拖延症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習成績不斷下降,老師佈置的作業每次都不能很好地完成。

而且一次沒能按時完成作業之後,很容易陷入一個怪圈,就是一次不能按時完成以後,以後都會沒辦法按時完成,孩子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所以孩子的成績就會因此受到影響,不斷下滑。

3、容易焦慮

孩子什麼事情都沒有辦法按時完成的話,他的內心是非常焦慮和難受的。孩子在五歲左右的時候,他是非常渴望得到別人認可的,孩子會通過別人的認可來認識自己。

如果什麼事情都沒有辦法很好地完成,孩子就沒有辦法得到別人的認可,他就會開始着急,想要把事情做好,想要獲得認可。但是由於有拖延症,孩子就會缺少及時完成事情的能力,內心就會開始有焦慮感。

面對孩子的拖延症,父母應該怎麼辦呢?首先父母要讓孩子去接納他的拖延症,就是有些事情孩子確實沒有能力去完成,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然後,就是要告訴孩子區分清楚,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什麼事情並不是這麼重要的,既然有拖延症,那麼就適當地把一些重要的事情先做了,不重要的可以不做那就不做,時間自然也就有了。

在這裏也給各位家長提供一個方法,它就是“時間的四象限法則”。

1、 重要緊急的事情要放在第一位

如果一件事情它是既重要又緊急的,理所當然就應該立即去解決掉,一般這樣的事情大多就是學習。

父母可以讓孩子把一天的事情列出來,然後問他什麼事情是今天一定要完成的,孩子說出來後,再問他這件事情如果不做會有什麼影響?簡單的兩個問題,就能幫助孩子辨別出什麼事情是重要又緊急的,而且是當下必須要立刻完成的。

2、重要不緊急的事情要牢記在心

有些事情是很重要的,但是它沒有那麼緊急,一天不做也沒有關係,可是一旦時間長了沒有做,對於孩子來說就會有非常大的損失。

這種事情一般就是孩子的興趣發展,興趣的培養不是一兩天的事情,需要孩子花大量的時間。一旦沒放在心上,就容易忘記這樣的事情,對於孩子的將來發展是很不利的。

3、不重要緊急的事情想辦法做

不重要緊急的事情,其實還是有很多的,比如借了被人的東西,到了要還的時候,雖然不重要但是很緊急,因爲會影響到孩子的一個信譽的問題。

面對這些零碎的事情,有時候未必一定是要自己做的,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思考這些事情是否有別的方法能夠更好地去處理,就不用自己去做。

4、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

這些事情其實是可以不做的,往往可能是週末經常一起玩的朋友找他出去玩,由於天天都在學校見面,如果這個週末很忙,那麼孩子就應該把這件事先放一放,因爲它並不是很緊急,而且也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

當孩子學會了把事情分爲輕重緩急之後,那麼他的拖延症也就自然而然的會變好,因爲很多不重要的事情孩子再也不用焦頭爛額的去處理,還能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育兒問題姜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