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除此之外,他更是一位民族英雄,他和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一起並稱爲“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在這幾人當中,只有左宗棠是武官出身,是四人中戰功最顯赫的一個。他一生都在爲祖國領土完整貢獻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從1864年(同治三年)起,由於清政府正在全力對付太平天國,根本無暇顧及其它。在新疆各地的豪強就開始趁火打劫了,阿古伯政權的建立以及沙俄趁機侵佔了新疆都讓清政府的西北部有了極度不安定的因素
當伊犁被侵佔的消息傳到北京時,朝野上下一片譁然,有人說沙俄惹不起,自己喫點虧就算了,但是左宗棠卻力諫主戰,他認爲沙俄勢力其實就是一隻喂不飽的狼,今天你給了它一塊骨頭,明天它啃完了還會找你要,還不如踏踏實實幹一場。於是1872年(同治十一年),已經60歲的左宗棠率軍出征了,這次陪他一起出徵的,是一副棺材。當別人家60歲的老頭已經在藤椅上安享晚年了,左宗棠卻抬上了自己的棺材一起上前線,他已經下了不收復伊犁就絕不獨活的決心。
當時的新疆地區,連年征戰,糧食基本上顆粒無收,水資源也極度匱乏,老百姓的家都被戰爭給毀了,許多人從此就流離失所,日子過得很慘。左宗棠到了新疆,看到了百姓的疾苦,自己心裏也非常難受,在打仗的同時,他就想怎樣才能讓新疆重新富庶起來。經過和部下的討論,左宗棠後來下了一條命令,自己的兵不論走到哪一個地方,都要在經過的地方種下一顆樹種子。當時的新疆地區氣候非常乾燥,於是左宗棠就讓士兵們種好存活的柳樹,來給當地的老百姓涵養水源。
左宗棠活了七十三歲,直到臨終前他還在給慈禧和光緒上書請求一定要重視海軍、鐵路、礦務、船炮等的發展,他還規勸光緒帝一定要實事求是,不可急進。
相關文章